会计准则的发展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明秋 时间:2010-06-30

    摘要:新的制度是深化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加强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要求,实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会计核算;改革;分析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突破了原有计划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束缚,其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其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此次会计改革的重大突破之一,对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旧会计准则的缺陷
  
  1、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影响。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将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国际会计准则》中指出:“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的明显外表并不总是一致的。”
  2、企业组织形式和业务的复杂化因素。首先,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形式多样化发展,这就对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不同要求。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等新兴市场的发展,一些新的业务如投资、兼并、重组、融资,特别是创新经济业务的出现,会计对象的不确定性增长。
  3、原有准则、制度存在缺陷。我国目前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有较大的局限性,会计准则体系也不完善。原有制度所规定的某些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导致企业所反映的各项会计要素缺乏可靠性。
  (1)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净残值率、报废标准全听从国家统一规定。
  (2)不能按标准确认和计量收入。
  (3)某些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财产,已经形成损失或支出,却仍然作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导致企业资产不实。
  (4)坏帐准备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提取,已经发生的坏帐损失,要经过财政部门批准才能冲销,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足。
  (5)由于存货积压,存货的帐面价值已经低于市价,但在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成本价值,而不是反映可变现净值。
  (6)投资不能产生效益,甚至发生损失,但资产负债表上仍然反映原成本或原价值,使企业资产严重不实。
  
  二、新的会计原则
  
  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基本原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一原则可以用在会计实务中的诸多方面。

  1、收入的确认原则和方法。《制度》规定销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予以确认。“(1)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人员将更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来判断商品销售收入是否可以确认。
  2、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针对货币性交易上非货币性交易的界限指出,“为了便于判断,一般以25%作为比例”。高于25%视为货币性交易,低于(含等于)25%为非货币性交易。会计人员要判断一项交易是货币性交易,还是非货币性交易,是非货币性交易还得判断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还是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这是判断交易过程是否实现盈利的关键。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交易的实质判断交易的类型。
  3、企业合并政策影响。《制度》规定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的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同样,母公司虽然形式上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但实际并不能有效地对其实施控制,或者对其控制权受到限制。
  4、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赁业务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经营租赁主要是企业为解决生产经营上的临时性或季节性需要而租赁资产,采用这种方式租入固定资产,与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并未转移,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仍然归出租方承担租赁资产的折旧、修理维护费等。而融资租赁则不同,它是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尽管在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方,但由于资产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有效使用年限,承租企业获得了租赁资产所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所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已在融资租赁会计核算与披露中得到运用。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新的会计制度原则带有较多的需要根据经验和所掌握的会计知识进行判断的规定,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挑战。
  1、熟悉掌握各项会计法规、制度。现代社会正处于高速的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对国家最新的财经方针政策要及时学习和运用。对于具体的经济事项,首先应了解现行准则和相关制度是否有所规定,只有没有规定的才需要根据会计原则作出判断。判断时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约束和限制会计人员的违规或作假行为。
  2、提高业务素质。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搞好会计工作的核心。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和掌握扎实的会计基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吸收一切先进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不仅要掌握会计业务知识,还要了解、熟悉相关生产技术知识。同时,在新经济条件下,努力学习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3、深化会计改革。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树立现代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