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观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摘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一直是会计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和谐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相关性;可靠性;和谐;新会计准则
的所有者、投资人、债权人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他们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怎样才能使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各个国家的财务概念框架都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在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都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信息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哪个更主要更重要,却有不同的观点。
一、相关性和可靠性关系问题
美国的FASB第二号财务会计公告相关性为“信息导致判别的能力”。即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与决策有关,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中列示相关性的差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时,信息就有相关性。”我国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相关性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葛家澍认为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去预测过去、现在和将来事项的结局,或者去证实或纠正以前预期的情况从而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可靠性,理论界认为信息没有重大错误,并能如实反映其拟反映的情况,信息就具有了可靠性。葛家澍认为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合理的、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
以上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定义有很多个说法,但实质上是没有变化的,相关性与经济决策有密切联系,可靠性与信息的真实性有密切联系。现在有争议的是如何处理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它们没有一个确切的关系,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几个代表性的观点:
美国、英国、IASC、加拿大、澳大利亚的CF都把相关性列在可靠性之前。
英国的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葛家澍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
正因为持有上述不同观点,有的人认为财务报表上的信息应该满足可靠性可以牺牲相关性,也有人认为强调相关性可以牺牲可靠性。这样只会导致混乱的局面。究竟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什么辨证关系呢?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分析——和谐。
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会计活动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和谐在会计上也同样适用,在处理相关性和可靠性时运用和谐思想能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相关性可靠性不应该有谁先谁后之分;这两方面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能分割开来,缺乏任何一个会计信息都是无用的,不能对相关性可靠性进行谁先谁后的区别,在两者产生矛盾时和谐相处。
二、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单方面分析
(一)相关性
相关性是很多国家首选的会计质量特征。当会计目标定位从受托责任观转变为决策有用后,相关性就成为关注的焦点。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就要提供更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所以财务报告上的信息也逐渐转向有利于决策方面。可靠性就被忽略了。从Wallman(1996)构建的彩色模式中就可以看出,相关性是首先的,不可以或缺的,甚至可以牺牲可靠性。Wallman彩色模式分五个层次:第一,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第二,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符合要求,但可靠性存在疑问。第三,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可定义性与可靠性存在疑问。第四,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可定义性存在疑问。第五,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不符合。从上述划分中明显看出相关性优于可靠性。要求提高会计相关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所以要求财务报表提供相关性很高,反而可靠性大大降低了。这样信息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从而失去决策有用性。最严重的是导致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公司破产,造成更大的损失。我国及国外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为了提高相关性,忽视可靠性,公司造假,提供虚假信息,公司财务人员也受到严惩,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相关性高的财务信息固然好,不过这样的信息不是对所有投资者都有用。尤其是对那些小投资者或中等偏下投资者来说,相关性过高是一项负担,他们需要花费时间、成本来理解,分析这些信息,形成一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违背财务信息质量的可理解性,所谓的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必须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可理解能力,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明晰性,所以把相关性放在首位,强调相关性会削弱可靠性,带来种种弊端。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性,这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运行。
信息是可靠的,说明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如果过分强调可靠性,物极必反,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削弱了相关性。企业强调可靠性固然好,但是太强调了会浪费企业的时间、金钱。
举一个例子来看,某公司派一名员工出差,回来后报销差旅费,财务人员为了证实这些费用是否合理,再派一名员工出差来核对信息的真伪。举这个例子虽有不大合理,但也说明一定的问题,太强调可靠性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浪费公司资源。
另一方面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强调可靠性也是一种风险。他们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金钱来确定这些信息是不是可靠、是不是真实。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及时性。信息的适用都是有时间范围的,超出某一时间范围,这个信息就会作废,成为无用的信息,使投资者丧失投资机会。所以对会计信息不能太强调可靠性,要适当利于可靠性提供会计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可靠性相关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不能一味地追求相关性或可靠性,忽略另一方面,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他们同时决定会计信息地有用性。我们要给予同等的重视程度,不能排列谁先谁后。相关性可靠性要和谐,共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努力。
三、权衡二者关系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很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进展,是会计中具有指导性的问题,信息使用者都需要既可靠又相关的信息。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相关性和可靠性不是同比例的提高:有的信息相关性好,但是可靠性差;有的可靠性好,但相关性差。
如上所述,相关性没有可靠性的支持,很就会降低相关性,给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非常真实可靠的信息,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差很大,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导致信息无用。所以,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不能离开相关性谈可靠性,也不能离开可靠性谈相关性。它们总是同时影响信息使用程度。
合理的安排相关性和可靠性能提高信息质量。在从古至今都提倡以和为贵的思想,和平共处。也就是上文胡锦涛主席提出地“和谐发展”。相关性和可靠性要同时利用,和谐相处。即:提高相关性也要以可靠性为基础,提高可靠性也要以相关性为基础。没有谁先谁后地排序。相关性可靠性要和谐发展,实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最佳组合。
四、基于和谐思想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各国交往都史无前例的频繁。各国的经济趋向一体化,各国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要求提供的财务信息要与国际上趋同,所以我国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来规范我国的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有了提高。
新会计准则中财务报告既强调了决策有用性要求,又注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真实与公允兼具,向投资者提供价值更相关的信号。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都体现了二者和谐的思想。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实行,在今年的会计报表等会计工具都可体现出二者兼顾的优势,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满足了投资者的需求,又有利于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满足了国际市场的要求,更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性和可靠性和谐搭档,公司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3.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林斌,石水平.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权衡:现实与改进[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