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初探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各阶层对信息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同时会计信息也是企业内外部管理和决策的依据。然而由于有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性、国际性的现象。和其他国家一样,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它既有企业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性客观因素。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由于失真误导投资者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致使资金的错误流动,严重时会造成股市震荡,经济波动;也会导致政府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从而对投资者个人、对企业本身甚至对国家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危害。所以经济越,会计信息越显得重要。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在我国逐步建立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其作用与影响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比拟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果也就更加严重。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会计信息为数最多的关心者,这是由于企业的财务成果直接与他们的收益有关。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对他们产生误导。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或贷款决策,并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失灵”,不但会导致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紊乱,也可能导致国家的投资付之东流。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乃是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的关键。然而,复杂的会计环境与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历史性与国际性现象。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观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1、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2、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在已查处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中,有许多是在折旧的、费用的摊销、各项准备金的计提等方面,通过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这样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非常隐蔽。
(二)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平均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
1、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得以产生的关键因素
首先,是受法律制度的性制约。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会计法规的制定应符合会计工作客观规律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第二,是受人们的法律意识制约。一定时期人们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如果人们能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下降。第三,是受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执行情况制约。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我们虽然制定了各种相关的会计法规,但如果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处罚不力,或疏于对会计法规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就会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日益泛滥。
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温床。比如,我国的个别地区或部门,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明确要求所属必须上报夸大的工作业绩,迫使企业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也有些管理部门严重失职,对企业的会计工作管理不严,对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更是不闻不问,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也有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职能,会计信息失真不可避免;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如果社会上的各种造假行为都极为严重,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措施
会计工作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强化会计监督,统一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怎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不失真,我认为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导制,为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基础。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核算的过程中就是监督的过程。会计要特别重视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实行源头控制的重要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再次,要加强对会计帐薄和报表的监督。会计人员应按要求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对于伪造、编造或帐外设帐的行为,应进行制止和纠正,使会计信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报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可比的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审批制度
内部审批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规模的扩大化、经营业务的复杂化,管理层次的分散化等等都需要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各个职能部门的经营活动和经营状况作出独立公正的鉴定。虽然内部审计一般在厂长、经理的同意的范围内工作,使其独立性受到很大程度的约束,但内部审计在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中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关键是我们的领导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的职能,明确内部审计是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工作,是企业运行的监控处,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预警系统”,借助内部审计建立内部管理的保证体系。
(三)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四、五年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的三件事是提高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财务和相关的经营风险和机遇,以及帮助企业进行经营计划、会计分析等工作。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也将由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报告、内容转变为分析企业增长机遇,建立衡量体系,了解和管理经营风险等工作,由此,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
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
首先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