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本市场运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白羽 时间:2010-06-30

    内容摘要: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体系越来越依靠高透明度的信息,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维护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前提。本文重点分析和探讨了会计信息透明度对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化 对外开放 国际市场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是近几年会计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会计透明度也被普遍接受为衡量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源配置、公司治理、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等基础性问题。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越来越依靠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是维护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前提。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越及时、充分,证券价格就越能充分地反映各种信息,证券交易就越能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披露水平不高,会计违规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已是公认的事实。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息已是刻不容缓。本文重点探讨会计信息透明度对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影响。
  
  会计信息透明度概念
  
  透明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SEC发布了关于“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comparative)、透明度(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full disclosure)。
  在实务界,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样引起了普遍重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1998年9月发布的“加强银行透明度”的研究报告中,将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风险活动及风险管理活动。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包括:全面(comprehensive)、相关和及时(relevance and timeliness)、可靠(reliability)、可比(comparability)和重大(materiality)。普华永道在“不透明指数”报告中,将“不透明”(Opacity)定义为:在商业经济、财政、政府监督等领域缺乏清晰(clear)、准确(accurate)、正式(formal)、易理解(easily discernible)和普遍认可(widely accepted)的惯例。
  根据我国学者魏明海、刘峰(2001)的研究,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会计信息披露与管制。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存在一套清晰、准确、正式、易理解、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各种监管体系;对会计准则的高度遵循,而不管它是合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是政府机构还是;对外报告和披露高频率的准确信息。显然,会计透明度概念是一个更为全面综合的概念,它是继美国FASB的第二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发布以来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又一次飞跃。
  上述对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各种定义,都是基于减少公司(包括银行等金融企业在内)与外部投资者、外部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上,信息不对称的减少,必然会导致资本市场上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的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证券交易成本和投资者面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资本市场运行的关系
  
  众多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构成了资本市场的主体,而上市公司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供给者,外部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则是信息需求者。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向公众持有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的有关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的内部信息,这些信息之所以被认可,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信息产生于被普遍接受的财务会计准则框架和严厉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信息经过了有公信力的外部审计。正是因为有可靠和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投资者才能评估投资风险和预期投资收益,才能对公司业绩进行内部评价,并最终做出投资决策。产生这一正面效应的前提是,财务会计信息对投资者来说具有较高的透明度,投资者能够通过信息正确评价公司的经营状况。本文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会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

  财务信息减少了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成本。契约理论认为,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主要包括与债权人签订的契约、与股东签订的契约以及与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的雇佣合同。维系企业存在的各种契约的订立、执行与监督都需要支付相当多的成本。公司向外部提供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减少这些成本的有效机制。以最基本的契约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契约为例,投资者无法准确观察和控制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公司经营人员也有充分的动机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与经营者签订雇佣合同。这种契约必定在有效履行、经营风险的控制、经营责任的承担、经营业绩的考核、管理人员薪酬的确定与支付等方面做出规定,公司经营者与外部投资者必须要寻求可靠的机制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多方博弈的均衡结果,就是由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第三方独立审计、公开信息披露。正因为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投资者需要利用各种监控和激励措施来引导和约束管理层的行为,减少其代理成本。会计透明度就是这一制度安排下的产物,通过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可以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制订出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减少监督雇佣契约执行的成本。对于债权人来说,通过高透明度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确定公司的风险状况,降低因为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过高贷款利率,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运行。提高会计透明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凭借内部信息优势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成本。
  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保护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投资者保护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委托代理问题,也是是近几年兴起的学常使用的概念。一般认为,具有内部信息优势的公司管理层具有自利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公司管理层的自利行为会导致“隧道挖掘”效应,机会主义行为则是管理层制定高风险或其他并不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投资决策。此外,在法律体系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大股东也有可能利用控制地位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而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提供了抑制这些行为的低成本机制(相对于法律诉讼等)。通过高透明度、可证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行使股东权利,更好地识别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和非效率投资行为,监督管理层制定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更准确地评价管理层业绩,并以此确定各种决定管理层薪酬与奖金的契约变量。因此,可以说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弱势投资者利益的工具。
  为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市场监管者也要求根据谨慎性原则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评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会计透明度在投资者保护观下,会计信息质量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的,是确保投资者信息公平的一种制度安排。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越透明,资本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越低,资本市场也就越有效,会计透明度是资本市场有效与否和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关键变量。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管理层会及时、充分地披露会计信息,证券价格也会正确地反映所有可获取的信息,从而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一个信息不透明的市场,对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吸引力相对要低,市场活跃程度也会越来越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披露水平不高,会计违规造假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透明度,显然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方向。
  
  :
  1.张灵芝.会计透明度的理论视角、信息约束及其实现[J].商业与管理,2005(7)
  2.毕晓方.论契约观下的会计透明度[J].财会月刊,2002 (12)
  3.魏明海,刘峰,施鲲翔.论会计透明度[J].会计研究,200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