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存在的问题
一、引 言
管理基本理论包括管理会计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原则等几方面。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本质抽象,起到约束管理会计其他理论范畴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技术飞速,新的环境使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遇到了冲击挑战。适应新经济会计界提出了战略管理会计、作用会计等新的概念。然而,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在某些方面却没有相应更新。本文将对由于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导致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二、管理会计定义中的问题
1988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发表的《论管理会计概念(征求意见稿)》认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营责任。”
这一定义把管理会计仅理解为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即仅把管理会计局限在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专门方法来帮助管理当局做出决策的各项具体工作。然而,通过各种技术方法所形成的管理会计信息并不是死的数字,而是企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管理会计信息怎样形成和使用与企业成员的行为密切相关。可见,管理会计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管理会计的功能,归根到底是行为功能,而要使管理会计的行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不仅把它视为一种技术方法,还必须深入研究它所反映的行为本质。
三、管理会计基本假设中的问题
管理会计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主要是以新古典经济学所倡导的一些基本假设为依据的。这些假设主要有:① 经营决策者是企业的所有者,或决策者必须要承担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②决策者获取的所有信息资料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代价;⑨决策者具有很强的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上述假设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首先,代理理论的引入,强调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分权管理,在所有者(股东)与上层经营管理决策者之间形成层层委托代理契约合同关系:为了实现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必须通过契约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力、义务和切身利益来贯彻风险分担和成果分享的原则。因此管理会计不能再坚持管理决策者是企业所有者的假设。
四、管理会计原则中的问题
美国“内部规划与控制的概念与准则委员会”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归纳为;相关性和目标间的相互关系;准确性、精确性和可靠性;一贯性、可比性和统一性;客观性、中立性和可核实性;综合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和公允性等8个方面。
可见管理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同财务会计的基本相同,这说明现在的管理会计缺乏对非财务信息的运用。信息的多元化和大量非财务信息的运用问题,是当前管理会计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会计可以考虑引入长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长期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应该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整体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活动要视企业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分析和评价企业的一切活动,彻底抛弃传统那种从局部利益出发来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主要
[1]陈兴述.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重庆商学院学报 1995,(1).
[2]李天民.臂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1992,(1).
[3]江庭友.西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概述[J],财会月刊,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