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构建
[摘要]随着的,IT技术、管理思想的演进,特别是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不少人士开始认为事项将是未来时代会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对事项会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角度来阐述其体系结构的构建。
[关键词] 事项会计;体系结构;构建
1969年美国会计学家乔治·索特提出事项法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引起会计界的响应。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IT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思想的演进,特别是信息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事项会计将是未来时代会计发展的趋势,但目前对事项会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笔者就事项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
一、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领域,大家普遍认为,财务是未来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但对网络财务的理解,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发展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财务管理软件,即以本为会计信息供给中心,只不过在功能上比以前的会计软件更为全面,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IT技术,具有支持商务的能力。其二是网上理财,即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是通过互联网上的专营网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企业甚至无须购买网络财务管理软件。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降低营运成本,使企业把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提高效率。
事项会计是未来网络会计发展方向。它比传统会计更需要专家化和中介化服务,基于ASP模式(网上理财)将是事项会计最适宜的组织结构(如图1)。
在图1所示的事项会计组织结构中,企业一方面向ASP模式下的会计代理公司租用软件和会计服务,另一方面向ASP模式下的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和信息使用者提供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信息使用者从企业和ASP中获取数据,自行加工,并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向数据来源方支付款项。ASP从软件公司中租用或购买软件,向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和软件。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重心由企业开始向ASP转移。
二、构建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指一个完整的会计软件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完成哪些功能,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信息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信息技术革命和会计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
1.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的基本思路
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实现,其核心是软件。现在的软件在正式编写程序代码前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步骤:一是对业务逻辑的分析和定义,以形成业务逻辑结构;二是根据业务逻辑设计软件结构,包括数据词典、数据处理方式等。所以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1)软件结构始终体现某种业务逻辑,不能实时支持业务过程变更。(2)会计软件的设计基础是总账或子账系统。(3)会计处理程序在系统具体运行中仅仅是一种选择,从而其系统提供的信息将受制于方法选择。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要成为一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要有先进的设计思路或理念。它应立足于“决策有用”的基本目标,其设计思路或理念是:(1)在软件结构中摒弃系统分析中的业务逻辑,将业务逻辑放置于系统实施阶段和其后的应用阶段,以便有利于实时支持业务过程的变更。(2)会计软件的设计基础应以事件驱动为基础,提高账务与业务的集成度,提升数据的精细程度。(3)会计软件中设计充分的模型和方法,但应把模型和方法的设计权下放,允许信息使用者按自己的需要进行设计,使会计处理程序高度自由化。
2.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
可以说,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已不是原有的单纯的会计系统,而是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综合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是基于业务过程和事件驱动,它必须将原始数据与会计处理方法相互分离,以保证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从总体功能结构来看,事项会计信息系统可划分7个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
(1)初始化模块
事项会计信息系统的初始化模块的主要功能结构由初始类别、事件(事项)类型、组织设计、工作流设计和基础数据组成。
系统的初始化对于整个系统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之所以难以满足不同用户多样信息需求,就是因为它把许多内容固化在系统中。要想实时支持业务过程变更及组织形态转换,就必须将相关内容动态地融入系统。因此,在初始化模块中,实行“初始类别”管理有助于在系统运行中实施各种变更,同时某一“初始类别”就是事件(事项)类别、组织设计、工作流设计的具体化。使用者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随时选择不同的初始类别。
事项会计将会改变现行的会计软件设计基础,以原子事项和事件驱动为基础来架构软件功能结构,因而在系统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前必须分清有哪些事项和事件,这是以后采集、处理、传递、输出数据的载体和动力。例如;销售/收款过程的事件类型主要有营销事件、接受订单事件、发货事件、装运事件、收款事件等。
组织架构一般有两种:一个是企业实际的运行架构,如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等;另一个是财务分析和控制用的组织,它包括有经营范围、业务区域、控制区域、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等,它和实际的企业组织可以不同,而且它是一种灵活的虚拟结构。在初始化模块中的组织设计更注重于后者。

(2)业务事件数据采集
业务事件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事件数据的输入、事件数据的修改、事件数据的删除与事件数据确认等。由于事项是面向业务过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所以它的数据来源一定是最明细的事项数据。如果不是最明细的数据,则说明进入系统的数据本身就已经汇总或综合,其含有的信息量不是“原汁原味”的,不符合将数据处理权留给使用者的事项会计基本思想。此模块中是特指将现实世界的数据引入机器世界。其中事件数据确认是关键功能。
(3)数据仓库集成模块
系统在采集业务事件数据时,一般存储在操作型数据库。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肯定存在数据不一致和重复存储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须采用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用上述模块所采集的数据为数据源,对其进行抽取、整理、更新等处理,将数据以主题(如事件、资源)来集成,为后续的视图模块作准备。
(4)视图模块
视图模块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使用者需求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应该是全方位的,根据用户所需,不能只提供财务报表等主要视图。从内部机制来说,视图是事件驱动程序运行的结果。视图模块包括查询工具、报表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和自定义工具等。其中自定义工具就是选择由会计语言所编制的个性化业务事件驱动程序,从而产生使用者自己所需的视图。视图可分为货币视图与非货币视图。
(5)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包括门户、财务分工、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数据使用权等功能。企业门户是外界(客户、投资者、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与系统的通道,提供基于各种应用角色的功能环境设置。财务分工一般包括操作员管理和权限设置两部分。操作员管理又可细分为工作组设置和操作员设置。权限管理是针对操作系统的员工的一种权限约束,从而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的一种手段。数据使用权是对除员工以外的信息使用者的数据限制。因为目前企业数据,除对外公布的数据外,仍是一种商业秘密,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可获取的。而事项会计又强调信息使用者拥有数据处理权,所以可采用一种有偿服务方式来调节,这种有偿服务方式就通过数据使用权来控制。数据恢复与备份是保证数据安全的一种基本手段。
(6)会计语言
会计语言模块是为信息使用者编制自己个性化处理驱动程序而设置的。目前的会计软件往往是把处理程序固化在软件中,信息是由企业提供,使用者更多地是接受信息;而事项会计强调企业只是数据采集者,大量信息是使用者个性化处理的结果。所以事项会计许多内容(包括初始化设置)是处于变动之中,可以想象,没有强有力的开发工具(会计语言)是难以适应事项法的。一般来说在软件中难以把所有的方法都事先设计并编程,这样会计语言正好可以补充,做到即需即编,即编即用。它应与数据仓库和视图有内在的接口。
(7)打印模块
打印模块是将各种视图输出。不过,与现行软件的“固定格式”打印模块相比,事项会计信息系统对打印模块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它必须具有“柔性”,因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视图可能不同,所以该模块应能为每个使用者所定制的信息输出提供方便。
主要
[1]张栗.时代的会计生产模式创新[J]. 兰州学刊,2001,(1):21.
[2]杨周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北京:财政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