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30
  摘 要:首先分析了环境产生的背景,环境会计又可称为绿色会计。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实践环境会计有其迫切性,随着水平的,我国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会计的理论,能反映环境活动信息和提高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环境会计的背景,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目标三方面作了阐述,最后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核算;会计信息 ? ?
  
  1 环境会计的背景?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以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无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目的。据统计,西方国家每年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至8%。?
  众所周知,未来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要以较严重的污染为代价,在所有措施中并不排除采用特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模式。如日本规定,防止环境污染用的机器设备第一年可提占成本33%的折旧,节能的机器设备第一年可提占成本25%的折旧。然而,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
  
  2 研究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
  2.1 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是我国现行状况提出的必然要求?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批森林草场遭到破坏,自然界不断发出种种令人担忧的警报。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的状态下,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进行补偿。一方面以粗放的方式掠夺资源;另一方面出现严重资源赤字,不断加剧的生态环境恶化,无时不在惩罚我们。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的耗用不进行折旧,也就无法通过正常的资金来源渠道去保护和管理资源,只是资源的耗用量逐年剧增,有限的资源存量逐年锐减甚至枯竭。?
  2.2 建立环境会计是正确衡量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
  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不论从宏观的角度还是从微观的角度都没有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体系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国民生产总值本扣除环保支出,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考虑其产品生产给社会造成的后果,使得企业忽视社会成本而只是关心实际成本。而正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产品经济的状态下,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补偿,传统的经济核算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和补偿列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使得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失真。?
  2.3 建立环境会计是对外开放的必然需要?
  我国企业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损耗、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它实质上损害了企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基础。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的合作及外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会逐年增加,若不重视环保并将其纳入必要的会计核算体系内,我们牺牲的将不是一代人的利益。而在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环境会计纳入核算体系已是必然。若我们不采取措施实施环境会计核算,那么将来的资源耗竭会更加严重。?
  
  3 研究环境会计的目标?
  
  鉴于前述环境会计目标定位偏高,且不尽具体的现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指标之内;各地政府部门投资的目的是使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因此,作为环境会计行为指南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具体目标则是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具体包括:(1)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和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努力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的环境效益;(3)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则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环境会计信息。?
  
  4 
  ?
  作为21世纪学的难题,环境会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个急待解决的会计新领域,我国必须建立一整套会计基本理论,在现行实务中,不断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环境会计体系,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目标做出贡献。?
  
  ?
  [1]?孙艳春.浅谈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J].现代商业,2007,(26). ?
  [2]?李学斌.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和模式[J].当代,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