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整合设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薇 时间:2014-01-04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的整合设计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为达到使实验者在较短的实验期内(一周共40课时),既能熟练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又能增强职业道德观和质量控制观,本文对审计实验流程进行整合设计,如图1所示。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审计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以使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程度的过程,审计实验也应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框架内进行,每一项审计活动都应考虑到审计风险,并有应对措施。
  实验过程划分为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5个环节,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具体审计业务活动都是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中的某一环,与前后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后,实验者要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重点项目及重要认定,接下来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中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主要针对这些重点项目及其重要认定来实施。在后续的流程中,如果发现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过高,应及时对原审计计划加以调整,对所实施的程序加以修正,以降低审计风险,这也是对风险的应对。由此可知,整合设计强调审计实验是一个环路,每做一步都应瞻前顾后。
  根据以上整合设计的思路,审计实验共可分为5个环环相扣的模块,如表1所示。
  
  四、提升审计实验效果的途径
  提升审计实验效果是指让实验者能够利用实验资料,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熟悉和掌握审计流程和必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为此,各审计实验应从以下途径着手,全面提升实验效果:
  其一,充实并适时更新被审计单位背景与会计基础资料。被审计单位背景与基础资料越充实,实验者越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在设计上可围绕6个方面来进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会计政策、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相关资料又可围绕企业各类业务活动的主要流程来设计,可适当设计一些“陷阱”供实验者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通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础资料来自于同一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资料,时间跨度仅为一个月,必须根据年报审计的需要适当地延展至一年,如对于一些适合运用分析程序的项目可适当补齐全年数据;对于有必要做截止测试的重要项目,应补充年后一定时期的数据;对于需函证的应收账款,应补充客户资料,保证抽样技术的运用;也可根据近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例通过适时补充会计报表附注、期后事项、其他信息等方法,更新实验资料,增加模拟实验的课程内容的容量,让实验更仿真、更务实。
  其二,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应对特殊类型的审计程序。存货的监盘是审计的必做程序,但实验受制于空间和成本,很难创建存货盘点现场,让实验者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对此,可引入计算机住址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互动的三维动感影像,模拟各类存货并悬挂盘点表单,给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记录,在此基础上,实验者可以练习盘点计划的制订、监盘程序的实施,可从盘点记录追查至模拟的存货实物,也可从存货实物追查至盘点记录,对存货监盘形成感性认识。货币资金的盘点在实验设计上也可仿照存货监盘进行。
  其三,加强审计实验师资培养。首先应组建模拟实验的应用设计团队,根据这一实验的特点,这样的团队应当至少包括具有会计、审计、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师资,这样有利于会计资料的充实、审计流程的设计和一些特殊实验程序的实施,尽量使实验与实务在流程上实现零距离接轨,使实验不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恰当地减少一些实务中必要的程序。其次,审计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能引导实验者在审计实务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要对审计理论融会贯通,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又要对审计实务熟练自如,因此,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为指导教师创造在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同时指导教师也有必要加强审计理论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在实验中正确引导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秦荣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及其对实务的影响[J]. 当代财经,2006(11):108-112.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79-325.
  [3] 顾正娣,李晓东. 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探讨[J]. 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6):83-8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