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整合设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薇 时间:2014-01-04

    [摘 要] 随着审计准则的全面修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也将全面贯彻,高校的审计实验必须迻顺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征,应对其面临的挑战,因此有必要从审计流程的整合设计入手,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风险导向相关的审计技术与方法融合于实验中,并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充实、为特殊审计程序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组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设计团队来提升审计实验效果。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实验; 流程整合; 设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引入及其主要特征
  2002年10月,美国颁布SAS No.99——考虑会计报表中的舞弊,强调应了解舞弊环境,并提出了“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 检查风险”这一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模式由传统风险导向转为现代风险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引。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也出台了审计风险准则,引入了这一模型,以指导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此后其一直致力于制定高质量审计准则的目标,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明细项目,得到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SOCO)和欧洲委员会的高度认可。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审计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并于2009年着手修订,以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最新的审计准则更为全面地吸纳了国际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理念,将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审计准则是审计模式的指引,审计模式的转变随即带来了审计流程的变革,也对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深化探索与开拓提出了要求,高校在审计教学中如何顺应审计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这一审计思路,从流程的整合到将相关审计技术与方法融入审计实验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第一,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为核心,强调对舞弊的考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且这种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执行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审计的计划阶段,对执业过程中识别的风险应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第二,更加重视团队协作以及与治理层、管理层的沟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视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与讨论,强调对重要事项,在执业过程中任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同时应与治理层、管理层就执业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管理当局的正直性和舞弊相关问题等进行沟通。第三,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审计职业道德约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建立更为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执行项目组内部复核与外部复核相结合的复核制度,并定期(至少每3年)进行自我检查,对于承接业务与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有更为细致的规定。
  
  二、现有审计实验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推行,现有审计实验的主要挑战有:
  其一,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意味着审计流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审计实验流程也应随之而转变。前种模式下,审计可以明晰地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与审计终结3个阶段,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的全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而审计实验流程是割裂的“三分式”,因此应当采用整合的设计,即在审计的每一项业务活动、每一个环节均应融入风险的理念,审计工作应环环相扣,自始至终的每一步都是对前面步骤所评估和应对措施结果的进一步修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控制审计风险,体现“风险导向”。
  其二,风险评估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但现有审计实验中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往往深度欠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涉及行业、法律、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内部控制等的内容。对于实验设计者而言,如何设计这些与会计活动关系密切的背景资料,并且充分考虑实验中审计程序的运用,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其三,现有的审计实验更多关注审计过程,较少强调质量控制,现代风险导向的“质量观”客观上要求在审计实验流程中引入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如在重大事项处理上的小组讨论、组内复核与组间复核制度等,使审计初学者树立“审计质量观”。
  其四,现有审计实验内容很少涉及对职业道德的考虑。2009年10月14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并于2010年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均要求审计实验重视实验者形成对良好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