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12指指端缺损。结果:手指的功能和外形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适宜指端缺损的修复。
【关键词】 指; 组织缺损; 岛状皮瓣
Application of the Reversed Digital Arterial Dorsal Branch Island Flaps in the Repair of Finger Soft Tissue Los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eversed digital arterial dorsal branch island flaps. Result: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digital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Conclusion: The reversed digital arterial dorsal branch island flaps were particularly helpful for repair of finger and/or fingertip defects.
Key words: Fingertip; Tissue loss; Island flaps
指端缺损是一种很常见的创伤,其的方法很多,有邻指皮瓣、推进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我科于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为10例患者进行了修复指端缺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应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2指。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2~50岁。受伤原因:电刨、电锯、切割等。伤指包括:食指6例;中指4例;环指2例。本组皮瓣面积最大为2.5cm×2cm,面积最小为1.5cm×1cm,8例随访:一般3周,最长3个月,平均1个月。
1.2 皮瓣设计:
以指背正中线作为皮瓣的轴线。旋转点位于远指间关节桡背侧近端或尺背侧近端,旋转点的选取基本原则为其至创缘的最短距离,根据受区缺损面积的大小及形状设计皮瓣,皮瓣周缘大于创面1mm~2mm,皮瓣设计在手指近节背侧或近指间关节背侧,蒂部长度为旋转点至创缘的最短距离加0.5cm,皮瓣较创面大1/10,蒂宽为0.5~1.0cm[1,4]。
1.3 手术步骤:
先切开蒂部皮肤,在真皮下向两侧锐性分离0.5~1.0cm左右,沿皮瓣设计线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远侧缘结扎指背静脉,从皮瓣近侧缘开始,在伸肌腱浅面掀起皮瓣,向远侧游离,直到蒂根部,形成以指动脉背侧支及两侧部分皮下组织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再在蒂根部与创面近侧缘之间切开,行明道转移,将皮瓣转移到创面,缝合皮肤。供区游离植皮11例,直接拉拢缝合1例。
1.4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扩血管、抗凝,抗痉挛药物及抗生素1周,60W灯泡距离30cm照射3~5d。12d拆线。
2 结 果
本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大多在解剖后2min,才能见到皮瓣的血供,逆向转移到受区后术后皮瓣多颜色苍白,术后12~24h均转为红润,但部分皮瓣术后1~3d后表面皮肤水泡形成,表皮下积血,真皮层尚红润,但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缩短,这时可积极换药,排除表皮下积血,3~7d后,表皮下渗血减少,毛细血管充盈反应逐渐恢复正常。12d拆线,切口大部分Ⅰ期愈合,皮瓣及供区游离皮片全部成活。8例随访:一般三周,最长3个月,平均1个月。皮瓣在受区生长良好,质地柔软,患指伸屈功能正常,见图1~4。
3 讨 论
3.1 解剖学基础:
指背皮肤的血供很丰富。两条指背动脉分布于指背近节,指固有动脉在走行过程中,发出若干背侧支分布于整个指背,这些背侧支及指背动脉又形成吻合,互相连接,构成筋膜血管网。本皮切取时,携带了较宽的筋膜组织,并保留了转移侧蒂与指侧方的筋膜联系,将指固有动脉背侧支包含在蒂内,使皮瓣带有动脉血供。
本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在解剖后2min,才能见到皮瓣的血供,可能指动脉背侧支较纤细。逆向转移到受区后术后皮瓣多颜色苍白,为蒂部折叠所致。因其蒂部为筋膜血管网,故术后12~24h均转为红润。部分皮瓣术后1~3d后表面皮肤水泡形成,表皮下积血,为静脉回流障碍。3~7d后,静脉回流建立,故逐渐恢复正常[2,3]。
3.2 本皮瓣优点
3.2.1 可修复较大的创面:
V-Y推进皮瓣及Snow氏皮瓣是修复指端及指腹组织缺损的常用方法。前者以皮瓣下皮下组织为蒂,推进距离受皮下组织厚度影响,难以修复较大的创面。后者,如切取较大皮瓣,勉强拉拢缝合,可以闭和较大的创面 ,但很可能影响伸指功能。而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皮瓣即可以修复较大的创面,又不至于影响手指伸屈功能。本组皮瓣最大2.5cm×2cm,修复了整个指腹缺损。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患指伸屈功能正常,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3.2.2 对供区影响小,以固有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须牺牲一条指固有动脉,本皮瓣无须牺牲指固有动脉, 对患指血供无影响。
3.2.3 手术操作简单:
对于难以用同指皮瓣修复的较大创面,过去多采用邻指皮瓣或远位皮瓣,其最大缺点是不能一次完成手术,病程长,痛苦大,病人难以接受。而本皮瓣一次完成手术,不须详细解剖血管,简化了手术过程,大大地缩短了病程,是一种易于接受的好方法,且不需用显微技术,尤其适用于基层开展。
3.2.4 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本皮瓣不仅带有指动脉背侧支,有动脉血供,而且有较宽的筋膜组织蒂,故安全可靠,成功率高。
3.3 术中、术后注意的几个问题
3.3.1 为保证皮瓣血供,蒂部要足够宽。我们设计蒂宽为0.5~1.0cm,蒂部长度为旋转点至创缘的最短距离加0.5cm,可保证转移后蒂部不紧张。
3.3.2 为避免蒂部受压,将皮瓣的远端设计成尖角状,移位时嵌入蒂部可减少皮肤缝合张力,保证皮瓣的血供。
3.3.3 为避免皮瓣面积设计过小而影响手指的活动,可将皮瓣设计得比缺损面积稍大。
3.3.4 皮瓣的血供为微小动脉,是人体的阻力血管,受血容量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术后常规应用扩血管、抗凝,抗痉挛药物1周。成人每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8h肌注罂粟碱30mg/次,潘生丁25mg,3次/d。
【】
[1]胡鸿泰.指端缺损的急诊岛状皮瓣修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7:431-433.
[2]丰德宽,刘儒森.含静脉的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指腹缺损[J].手外科杂志,1991,7:67-69.
[3]杨明勇,严义坪,李森恺,等.指背血管的应用解剖[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7,13:282-284.
[4]刑丹谋,周必光,彭正人,等.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39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