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抽样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中的不合理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按内、外、妇、儿科随机抽样1000例,对病情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58.1%,在手术病例中使用率100%;非感染性疾病抗菌药使用率为2.3%,适应症比率为47.8%;疗程最长者33天;联合用药率75.9%;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喹诺酮类(31.5%)、三代头孢(18.1%)、一代头孢(9.8%);非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三代头孢(20.7%)、大环内酯类(7.4%)、喹诺酮类(7.3%)。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使用率均为38.8%。结论:①手术病例抗菌药使用率高;②发热病人或无明确感染病例使用抗菌药;③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偏长;④部分抗菌药物用法不规范;⑤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⑥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高。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抽样;调查
The Sampling Investigation on Using Antibiotics
(Chifeng Second Hospital, Neimenggu Chifeng 02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improper factors in using antibiotics , Try to have a guidance on using antibiotics. Method: From Jan. 2005 to Dec. 2006 , 1000 case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the use of antiotics. Result: In all cases , the using rate of surgical cases was 58.1% , in all surgical cases , the using rate was 2.3% , the ratio of indications was 47.8% . The longest therapeutic time was 33 days ; The rate of united using antiotics was 75.9% . In surgical cases, the using rates of three kinds of antiotics were on front : quinolones (31.5%).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18.1%); the fir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9.8%) ; In non-surgical cases , the using rates of three kinds of antiolics were on front : the third generation cefhalosporins (20.7%) , macrolides (7.4%) , quinolones (7.3%) . the rates of quinolones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all were 38.8% . Conclusion: ①The using rates of surgical cases were high . ②Antiolics were used to the cases who had a fever or had infections diseases . ③The using time was a little long .④Parts of antiotics weren’t used standard. ⑤The using rate of quinolones and the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high .⑥The united using rate of antiotics was high .Key words: Antiotics; Use; Sample; Investigation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抗菌药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给患者造成极大影响。为更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现就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患者,随机抽样1000例,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菌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000例病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患者,内科系统包括心血管、呼吸、消化、肾内、内分泌、血液、神经内科、肿瘤各专业疾病,每个专业随机抽取住院病历50份,共计 400份;外科包括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各专业疾病,每个专业随机抽取住院病历50份,共计 400份;妇产科包括妇科及产科疾病各随机抽取住院病历50份,共计100份;儿科包括新生儿科、普通儿科疾病随机抽取住院病历50份,共计100份;总样本数为1000例。
1.2 方法:1000例病例,手术病人581例,其中Ⅰ类手术切口患者268例,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患者313例;非手术患者419例,其中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者307例,非感染性疾病112例。分析1000例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包括适应症、种类、给药途径、方法、疗程等。
2 结 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1.1 抗菌药使用率、适应症及疗程
581例手术病例,全部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使用率为58.1%,在手术病例中使用率为100%。268例Ⅰ类手术切口病例中,47例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221例术后开始使用抗菌药,总疗程4~10d。术前应用抗菌药病例中2例肺炎,其余45例(4.9%)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313例Ⅱ、Ⅲ类手术切口病例,216例术前开始使用抗菌药物,97例术后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疗程7~14d。419例非手术病例,307例为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全部应用过抗菌药物,疗程10~33d。其中35例为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使用抗菌药物;112例非感染性疾病中,23例使用抗菌药物,疗程3~15d。其中8例无明确使用适应症;11例为血液病及肿瘤病人化疗后预防性用药; 4例为不明原因发热,最后确诊为红班狼疮2例,白塞氏病1例,淋巴瘤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适应症详见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人数/1000;适应症比率=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人数/该类病例使用抗菌药物总人数;总疗程=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总天数。表1 1000例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适应症比率及疗程(略)
2.1.2 抗菌药物使用途径及用法
所有抗菌药物均静脉使用。半衰期短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正常量溶入250~500ml液体占57%,24h用药1次者为26%。
2.2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详见表2。表2 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联合用药情况(略)
911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除单一用药者外,其余均是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交叉。根据样本资料,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最多,总使用率均为38.8%。三代头孢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为最多。喹诺酮类,以新型产品如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等使用最多。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喹诺酮类(31.5%)、三代头孢(18.1%)、一代头孢(9.8%);非手术病例使用前三位用药为三代头孢(18.1%)、大环内酯类(7.4%)、喹诺酮类(7.3%),二代头孢(6.8%)使用率接近于第三位。各类抗菌药物使用率=该类抗菌药物使用例数/1000。
3 讨 论
3.1 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本次调查中手术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1%,在手术病例中使用率为100%。术后病例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或Ⅱ、Ⅲ类手术切口病例,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术区感染机会。如果Ⅰ类手术切口病例,无明确感染,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则为抗菌药物使用盲目,本资料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者为16.8%。
3.2 发热病人或无明确感染病例使用抗菌药物。如感冒、非感染性发热,使用抗菌药物。35例为单纯上呼吸道感染,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使用抗菌药物;4例不明原因发热,最后确诊为红班狼疮2例,白塞氏病1例,1例为淋巴瘤,在诊断过程中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非感染性疾病中,8例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均使用了抗菌药物。
3.3 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偏长。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疗程最长者33d,为“脑干梗塞,气管切开,肺感染”病例,反复更换抗菌药物5次。病人在疾病过程中,不定因素较多,尤其是老年体弱、病情复杂危重病人,很容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可能种类较多,疗程偏长。但必须规范使用,如用药前及早留取标本做药敏试验,用药种类、用药量、浓度、给药次数、疗程等都必须兼顾。否则会因为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使其未能发挥作用,并且因迅速出现耐药性而影响继续使用,应引以为戒[1]。
3.4 抗菌药物用法不规范。个别手术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溶液过多或不注意药物半衰期问题,尤其是半衰期短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常规量,药物溶液为250~500ml,或者给药间隔过长,24h给药1次。血药浓度达不到MIC值或超过MIC的时间未延长,起不到抗感染作用。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来说则应该尽可能使其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延长[2]。青霉素类药物及其它头孢菌素类药物半衰期不到1h,常规剂量下,24h给药3次时其血药浓度大于MIC时间不到50%,因此每日应用药4~6次[2]。
3.5 三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总使用率均为38.8%。二者新产品多,尤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方便,无需皮试,抗菌谱广,临床应用普遍,但耐药率也在增长。三代头孢主要应用于杆菌感染,目前由于这一原本适用于较严重感染的抗菌药物被广泛运用,产生了破坏抗菌药物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使肠杆菌科等多种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
3.6 联合用药率高,总使用率为75.9%。单纯的细菌感染,感染菌种明确或药敏明确尽可能单一用药,只有单一抗菌效果不好或感染较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才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如果不注意配伍禁忌,应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组合,可能会降低抗菌药疗效,导致细菌耐药,感染不易控制。
总之,随着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多,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也将增多,造成菌群失调、机会性感染、大量抗菌药物耐药等,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同时也给地方政府及广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从而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和指导临床用药,使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化、合理化,是临床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及政府必须关注的问题。否则,临床医生用来对抗细菌的有效武器将越来越少,抗感染治疗将会成为医学界最棘手的难题。
【】
[1]孙铁英,李燕明.青霉素在我国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无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2):707.
[2]刘又宁,方向群.如何区分时间级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何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