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至2006年呼吸科真菌感染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呼吸科;真菌;感染
[关键词] 呼吸科;真菌;感染
随着诊疗技术的应用和,大剂量的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从而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化学因素诱导免疫抑制的患者数量迅速增多。近年来感染上升很快,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为了有效的了解和控制我院呼吸科真菌感染情况,笔者以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间我院住院、门诊呼吸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作如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 选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2 a间320例呼吸科真菌感染患者采集血、尿、便、痰、分泌物、肺灌洗液、引流液、脓肿等深部标本分离真菌。
1.1.2 试剂 念珠菌分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沙保弱氏培养基、ATB酵母菌生化卡,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以上经质控均符合标准。
1.2 方法
1.2.1 涂片 革兰染色镜检,见到孢子及菌丝为阳性。
1.2.2 培养 严格无菌操作,将各种临床标本先接种沙保弱氏培养基,37 ℃培养24 h~48 h,革兰染色为酵母样菌后,转种至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1.2.3 鉴定 初步判断为真菌后,确证需分离得到真菌菌株,做芽管、菌丝试验。再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酵母菌生化卡做分离鉴定,使用配套的药敏卡,菌液浓度为2个麦氏U,24 h后一起自动判读结果。
1.2.4 药敏试验 将分离菌株制成2个麦氏U浓度的悬液,接种ATBFUNGUS2INT,判断敏感、中介、耐药。
2 结果
2.1 菌种分布 白色念珠菌192株占60%,热带念珠菌48株占15%,光滑念珠菌48株占15%,克柔念珠菌32株占10%。见表1。
表1 320例呼吸科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略)
2.2 药敏结果 320株分离株对5氟胞嘧啶敏感率最高占96%,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敏感率较高分别占82%和85%,对氟康唑敏感率最低占71%。见表2。
表2 320株呼吸科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略)
3 讨论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易在患有严重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发生继发感染,最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为肺念珠菌病[1]。一些呼吸道疾病影响了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再加上抗生素、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大量或不合理应用,导致了菌群失调而发生真菌性二重感染。呼吸道与外界空间环境直接相通,外界念珠菌随探视人员或某些药品及物品带入病房也会引起真菌感染,还可通过患者之间交叉传播引起交叉感染[2]。从菌种分布看: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80%,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其次各占15%、15%、10%,这也同国内外报道一致。通过对分离的320株酵母样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发现滥用抗真菌药物使患者耐药性增加,近年来,真菌的耐药现象出现日趋严重,本文对320株真菌用4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相对5氟胞嘧啶耐药较高,并出现了较多的中介株。两性霉素B是已被确认的用于常规抗真菌治疗失败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伊曲康唑、氟康唑在初期使用两性霉素而后使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产生的效力以及别的药物联合作用的效力已被几个临床试验评价。5氟胞嘧啶是一种水溶性的、稳定的抑制真菌的化合物,口服用于治疗由敏感病原菌或条件致病的酵母菌和别的真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其与两性霉素B有协同抗真菌活性[3]。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患者注意真菌培养或预防性服用抗真菌药物[4]。此外,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性,所以积极加强其免疫力,对已有真菌感染症状的患者,标本培养后应及早使用抗真菌药物,不必等待培养结果,以免延误病情。广大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努力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
:
[1] 董婷,魏惠永.60株酵母样真菌的药敏试验分析[J].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8:255288.
[2] 汪玲,叶德文.真菌感染238例分析[C].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第六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年会.
[3] 高东田,高玉英.180例呼吸科真菌院内感染调查与预防[G].华东区检验中心协作组实验室质量管理高级研讨会汇编,2001,9:157159.
[4] 徐建国,梁国栋.临床微生物学手册[M].北京:出版社,2005:2309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