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磊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甘油果糖;甘露醇;脑出血

  [摘要]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脑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1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应用10%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6 h/次~8 h/次交替应用5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并逐渐减量,15 d后停药,对照组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脱水治疗。观察临床体征变化及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脑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有疗效且副作用小。

  [关键词] 甘油果糖;甘露醇;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时,造成病灶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随即发生脑水肿,启动了导致神经元死亡的各种机制,所以在急性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共同点[1]。多年来,甘露醇作为抗脑水肿药物的主要选择,但长期应用能引起机体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我院于2003年10月至2006年4月应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治疗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年龄65.6岁。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43岁~79岁,平均年龄63.8岁。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2],治疗组:重度26例,中度20例,轻度9例,平均26分;对照组:重度23例,中度21例,轻度11例,平均25分。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病例经神经系统检查及CT扫描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5 ml以内,首次发病,入院时测定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

  1.2 给药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10%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6 h/次~8 h/次交替应用,5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并逐渐减量,15 d后停药。对照组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6 h~8 h 1次应用,疗程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脑水肿疗效判定 治疗后5 d~10 d复查CT,根据CT及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3.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3 治疗前及治疗后肾功能电解质尿蛋白的变化 尿蛋白阳性或见管型,血尿素氮>6.18 mmol/L或血肌酐>132 μmol/L均为肾功能异常,血钾>5.5 mmol/L,血钠<130 mmol/L为电解质紊乱。

  2 结果

  用药后临床体征(头痛、意识、血压、呕吐)与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见表1、表2),但组对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影响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脑水肿有效率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用药时肾功能损害情况对比(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甘露醇降颅压速度快,幅度大,长期以来是强而有效的降颅压药物,但其导致肾损害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3]。甘露醇在体内不被吸收,90%以上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因用量大,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可引起肾小管液渗透压上升过高,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组织水肿,肾小管受压闭塞,或肾小管阻塞从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同时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使尿液溶质排泄增多,血电解质紊乱,发生低钠或高钾血症。甘油果糖(10%甘油、5%果糖、0.9%氯化钠)的渗透压是人体血浆的7倍,经静脉输液后能提高血浆渗透压,在血浆和脑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使水从脑转移向血浆,从而使脑组织脱水,并使脑脊液的产生减少,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无肾脏损害作用,甘油果糖进入体内参与代谢,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每500 ml可提供320大卡的热量,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氧化成磷酸化基质,参与脑代谢并提供热量,增强脑细胞活力,使脑代谢改善[4]。同时甘油果糖能有效地改善血流变学状态,改善微循环[5],增加脑血流量及供氧量。甘露醇价廉起效快,单用剂量大,易出现肾损害,甘油果糖单用降颅压起效慢,作用维持时间长,费用大。二者联合使用既迅速降颅压,改善症状,又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降低费用支出,也克服了甘露醇的颅内压反跳现象。我们临床观察认为二者联合应用相辅相成,是当前最佳的抗脑水肿治疗方案之一。

  :

  [1] 朱明德.治疗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4:942.

  [2]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J],1996,29(6):381.

  [3] 陈铁军,韩家如,罗健,等.甘露醇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报告[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9,2:130.

  [4] 杨树源,岳勇,李庆彬,等.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72.

  [5] 钱东翔,黄东健,伺炳戚,等.甘油果糖注射液对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