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怀科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探讨参附与灯盏素注射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与灯盏素注射液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升高动脉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与灯盏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中药治疗;参附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


  我们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附与灯盏素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9岁~73岁,平均(59.15±6.41)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20例,Ⅳ级11例;病程8 a~25 a,平均(13.26±7.41)a。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8岁~74岁,平均(58.76±7.10)岁;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病程7 a~25 a,平均(12.46±8.12)a。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西医均给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适当利尿,应用洋地黄,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 ml,灯盏花素注射液(黑龙江飞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注射液200 ml中,静脉点滴,1次/d,14天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和治疗14天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动脉血气、血液流变等变化,见表1、表2。

  1.4  疗效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并依据症状、体征和心功能的缓解程度进行评定。显效:治疗后心悸、气促、紫绀、咳痰均明显改善。双肺啰音明显减少。心功能提高2级,PaO2上升>1.33 KPa(1 KPa=7.6 mmHg),PaCO2下降>1.33 kPa;有效:治疗后心悸、气促、紫绀、咳痰等各项症状部分减轻,肺部啰音减少,心功能提高1级,PaO2上升<1.33 kPa,PaCO2下降<1.33 kPa;无效:治疗后心悸、气促、紫绀、咳痰等各项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心功能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40例,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5%;对照组40例,显效1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特征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与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长期反复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病属祖国医学“喘证”、“肺胀”、“水肿”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久咳、久喘、久哮等肺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成。关于五脏,而生在肺、脾、肾三脏阳气之衰,阳气虚衰是发病的首要内因;继而痰浊内生,伏着于肺,气执不利,血行不畅而成瘀,瘀痰互生,痰瘀胶结,遂成窠臼,成为发病的宿根。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心阳根于命门之火,若肺虚治节失职,或肾虚命门火衰,均可病及于心,使心阳虚衰,瘀血阴滞。临床表现为喘咳、心悸、水肿、畏寒肢冷、唇舌紫暗等阳虚血瘀证候。这些证候通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临床上,西医常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祛痰及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我们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针对上述病机,我们采用温补阳气,活血化瘀治疗本病,药用参附注射液和灯盏花,使阳气恢复,气机畅通,脉络疏通,则诸症缓解。参附注射液来自古方“参附汤”,祖国医学认为其具有益气温阳固脱之功效,主治厥脱及阳虚诸症[1]。医学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含红参、黑附子提取液)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2],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及舒张支气管平滑肌[3,4],从而改善心肺功能。灯盏花素注射液是从中草药灯盏花中提取的灯盏花素,具有改善心、脑供血,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量,降低血管阻力和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供氧,减轻心脏负荷,增加机体缺氧能力,减慢心率,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开放等作用[5,6]。本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与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且在改善血液流变、升高PaO2、降低PaCO2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可能与上述药理相关。本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具有强心、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二者合用既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又与现代医学之意于其中,因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
    [1] 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85:82?83.

  [2] 夏中原,郑利民,熊桂先.生脉、参附注射液对家兔休克复苏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医急症,1999,8(6):271?272.

  [3] 郁晓群.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8):1258.

  [4] 刘灵敏.参附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1):10.

  [5]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49.

  [6] 阎农,刘卓,于类,等.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1977,1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