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4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CCU是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大都是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到,许多患者常常被睡眠障碍所困扰,对其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本文调查了解了76例CCU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影响睡眠的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使患者的睡眠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2月至2004年11月入住CCU伴睡眠障碍的患者76例,男46例,女30例,年龄28岁~72岁。其中冠心病32例,高血压病21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心功能均在3级以下。首次住院者42例,第2次住院者28例,有3次住院经历者6例。住院天数7 d~26 d,平均11 d,文化程度小学至本科。患者入院前睡眠正常,无精神障碍病史。
1.2 调查方法
责任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自编的CCU患者睡眠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入院前后睡眠状况;入院后睡眠障碍的类型和影响睡眠的因素。每个患者均接受两次调查,第1次在入院后2 d~3 d进行,第2次在出院前1 d~2 d进行。
2 结果
2.1 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发生率
本次调查患者112例,其中76例伴有睡眠障碍,占67.9%,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发生率见表1。表1 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发生率例(略)
2.2 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排列顺序
见表2。表2 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排列顺序例(略)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CCU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包括入睡困难、不能熟睡、早醒、睡眠时间短等。本组CCU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于李艳春[1]等调查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的发生率(57.1%)。在引起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中,本组环境因素排列第一,而李艳春组体位不适排列第一,其原因可能与CCU患者病情较重及CCU病室环境特殊有关。CCU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表现是不能熟睡。不能熟睡指夜间醒来3次以上,患者感觉似睡非睡,有轻微声响便会醒来。研究发现,不能熟睡,忽而惊醒,将会干扰其心电稳定性,使心律失常发生[2];交感神经一过性增高,能激发血小板聚集触发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力使冠状动脉内压力和张力增加,导致病情恶化;睡眠时间短,指全天睡眠时间<5 h,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影响身体康复[3]。因此,CCU患者的睡眠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睡眠护理应成为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调查显示,C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依次为环境因素、体位不适、心理因素、经济压力。说明改善CCU病室环境,使病室安静、温馨,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与告知程序是改善睡眠的主要措施。
3.1 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CCU病室设施繁杂,接受监护的患者处于仪器的包围之中,各种监护管道迫使患者活动受限。这些因素均可使患者产生压抑、恐惧的心理效应,导致入睡困难、不能熟睡及睡眠昼夜节律紊乱。首次住院患者尤为明显,同时,病室经常产生各种噪音,如仪器的报警声、吸引器的吸痰声、医护人员夜间谈话、走路和操作的声音以及接诊、抢救急诊危重患者时发出的声响等,势必影响患者睡眠。针对这种情况,责任护士首先做好详细入院指导,向患者介绍CCU的环境、防护制度、所使用仪器的必要性及其安全性,解释仪器报警的原因等,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减轻忧顾虑和不安。同时采取以下对策:夜间将仪器报警声调至最低限,睡前给患者充分吸痰;合理安置病床,根据病情分室安排患者,使睡眠差的患者尽量远离产生噪音的病床,因考虑到夜间接收抢救急诊危重患者,应将急诊床位安置在周边,以减少大病房多种抢救造成的相互干扰;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如非必须应尽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拉上病床之间的隔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了解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了解护理操作的意义、工作步骤、安全与否,不但能免除患者的担心不安,还能得到患者的充分配合,使其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高对不利影响因素的耐受力。以上对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噪音的不良影响,改善了病室的环境,结果有32例患者反映较入院时睡得深了、睡眠时间也长了。
3.2 体位不适的影响及对策
CCU患者入院后,大都接受抢救与监护,由于病情的需要和连接各种监护设施,患者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肢体也常常被处于制动状态。以上各种体位长时间均会使患者极度不适,难以进入生理性睡眠。此时一方面向患者讲解采取医嘱体位,对病体康复的重要性,取得其心理配合,同时在不影响治疗和监护的情况下给肢体以被动运动,以减轻其体位不适带来的痛苦。本组20例患者采取以上措施后睡眠有了显著改善。
3.3 心理因素的影响及对策
CCU病区危重患者多,抢救患者多,昏迷患者的鼾声,垂危患者的谵妄、呻吟,医生护士特殊的工作模式,这些都会成为不良刺激引起患者恐惧、焦虑、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效应而影响睡眠。针对这些情况,责任护士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认真细致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针对其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取得患者信赖后,再给予暗示性鼓励性语言,以消除大脑皮层病理兴奋灶,促进抑制过程扩散而进入睡眠[4]。本组17例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和暗示引导后睡眠转好。
3.4 压力的影响及对策
本组6.6%患者由于经济压力而致睡眠障碍。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得了病,不愿连累儿女;有的担心错划价、多划价。对此护理人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以下措施:给患者开通思想,让其正确认识人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充分理解“健康也是财富,只有健康才能创造财富,体现人的价值。”这个道理;所有医疗费用按规定划价;每日费用清单及时发放,解释到位。结果有4例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得以缓解,睡眠得以改善。
通知对CCU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了解了76例患者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影响睡眠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其睡眠得以改善,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价值。本次调查未涵盖全部因素,因此影响CCU患者睡眠质量的分析研究尚需继续深入。
【】
[1]李艳春,王建芳.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3,9:1067?1068.
[2]陆骏,李益民.应用医院应激量表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887.
[3]曲秀英,刘莹.睡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0,27(1):26?27.
[4]陈斌,王玉莲.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4,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