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31例
作者:王元昭,牛明珍,谢少敏,王利军
摘 要:三维正脊疗法是卫生部10年百项推广技术,属国际首创。2001年10月我们应用三维正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5年多的观察,有效率96.38 %,临床治愈率86.88 %。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侵入性,疗效好,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正脊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张吉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发病率约为15.2 %。该病是由椎间盘退变、外伤和积累性劳损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而引起的腰腿痛。我科自2001年10月~2005年11月应用张吉林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31例,现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总后卫生部制定的《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
本组8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我院颈腰腿疼痛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539例,女292例;25岁以下37例,26岁至45岁330例,46岁以上172例;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83岁;病史3个月以内者221例(26.59 %),3至6个月者146例(17.56 %);6个月至1年者194例(23.34 %),1年至5年者210例(25.27 %),5年以上者68例(8.18 %);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30年以上。其中在外院经牵引等非手术方法综合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者432例(51.98 %),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者17例。脊柱腰段生理曲度发生改变691例(83.15 %),其中左侧凸227例(27.31 %),右侧凸109例(13.11 %),呈“S”或倒“S”形弯曲者31例(3.73 %),曲度变浅、变平或后凸者355例(42.71 %)。腰椎旁压痛者518例(62.33 %),伴腿部放射痛313例(37.66 %)。病变部位:L4/L5 401例,L5/S1 199例,L3/L4 81例。多节突出者177例,中央型突出者160例,合并椎管狭窄120例。禁忌证:伴有脊柱肿瘤、结核者,严重内脏疾患、体质严重虚弱者,孕妇,脑性瘫痪者,已引起大小便失控者。
2 治疗方法
排除任何禁忌症,采用张吉林牌ZJL2000型三维正脊仪。病人俯卧于三维正脊仪床板上,胸背部固定于三维正脊仪头胸板,臀腿部固定于臀腿板,位置的确定以固定牢固后病变椎间恰位于成角旋转处(即头胸板与臀腿板交界处)为宜。头胸板作纵向牵引,臀腿板作成角旋转。动作范围的参数设定参照ZJL2000系列三维正脊仪的动作参数制定,冲击行程的确定依据患者身高、体重制定,若身高与体重算出的冲击行程不一致时,在其平均值与最大值之间选择适当值作为基准值。成角方向与角度确定在向下25度至向上15度之间,旋转方向与角度设定在15度至20度之间。臀腿板扭转方向与臀腿板旋转方向相反。臀腿板扭转角度设置为5度至10度,一般取8度。医者站在三维正脊仪一侧,嘱患者张口小呼吸,不要与机器对抗,于呼气时踏下控制开关进行治疗。治疗后用腰围固定患处,平卧位用担架车将病人送回病房,6 h内腰部禁止活动,3 d内不准下床,给予静滴甘露醇、路路通、青霉素等缓解神经根水肿、抗炎、活血等药物治疗。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后症状体征消失,腰部形态、活动基本正常,可从事一般正常工作。好转:病情较前明显好转,症状体征大多数消失,但腰活动仍受限或活动后仍有腰腿麻痛不适。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腰腿痛。无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
3.2 治疗结果
共治疗患者831例,使用三维正脊仪治疗1次者790例,占95.06 %;2次者41例,占4.93 %,大多数1次见效。少数病人正脊治疗后出现腰痛或腿痛加重,为暂时现象。个别患者由于治疗时用力对抗,可能出现轻微胸胁部疼痛或腹痛腹胀、便秘等,经对症处理后1~2 d均减轻或消失。临床治愈:722例,占86.88 %;好转:31例,占3.73 %;有效:48例,占5.77 %;无效:30例,占3.61 %;总有效率96.38 %,平均住院天数15 d。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椎间盘的退变、外伤、劳损引起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根、硬膜囊压迫,神经根水肿,局部软组织损伤而产生的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多发生在L4~L5、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无此病名,可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的范畴。《素问・刺腰痛篇》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祖国医学对腰腿痛的临床描述,类似于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中医根据四诊八纲,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做出了相应的症状诊断和辨证治疗后,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的病因主要是经络损伤、气滞血瘀、骨错缝、筋出槽。气血阻于腰间,不通则痛,造成气血凝滞,脉络不通。表现为腰膝冷痛,下肢重着麻木、窜痛等症状。“正人先正骨,骨正则筋舒”的治疗原则是使“错缝”之椎骨回位,使“出槽”之“筋”还原舒顺,使之回归状态,达到“骨间合缝”、“滑利关节”、“疗伤续断”、“舒筋活血”之目的,疼痛麻木等症状自然消失[1]。我们应用三维正脊疗法后能够解除肌痉挛、松解椎间软组织,纠正其三维改变,扩大椎间隙,解除神经根受压,纠正后关节的错缝,早期突出的髓核还可以部分回纳,而对时间久、硬化、钙化、骨化的患者不能回纳,但对椎间盘突出物有明显的位移作用,能缓解周围神经根或血管韧带的紧张关系,使病情改善。该疗法属力学微创治疗,对局部软组织、神经、血管、韧带有轻微的损伤。术后给予静滴甘露醇、路路通、青霉素等药物缓解神经根水肿、抗炎、活血,消除神经根水肿,修复腰部软组织损伤。运用三维正脊治疗后佩戴弹力腰围3个月,每天进行30 min的倒走,以增强腰背肌的力量,远期疗效才能保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
〔1〕张吉林.椎间病与三维正脊疗法.培训材料,20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