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玉青 刘舒心 贾慧茹 郭清旭
摘 要通过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实施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了血管外科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的认识,同时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对策,将不安全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患者伤害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安全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住院期间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血管外科患者疾病本身的特点,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肢体功能存障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肢体坏死等安全问题的几率比一般患者高。我们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安全问题分析,找出影响患者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人文关怀、风险管理和护理安全措施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血管外科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问题的特点与分析
1.1患者因肢体功能障碍产生的心理障碍
积极配合和健康的心理是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血管外科患者因病程时间长,功能障碍明显,加上住院费用较高负担重,大多患者都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特别是因肢体坏死造成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失去劳动能力,严重者有截肢的可能,故患者心理负担重,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因此细致周到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开展“亲情护理”,已在临床护理方面取得较好成效[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强调实行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通过全面了解病人的文化水平、年龄、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信息,耐心的和病人及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思想顾虑,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血栓脱落至肺梗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可发生肺栓塞。因此,在溶栓抗凝治疗过程中应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二周,密切观察患者腿围的变化,定期检测D-二聚体的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治疗。
1.3压疮和跌倒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的发病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导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7]。血管外科疾病中局部血管病变大多伴有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足或者下肢动脉血栓等,因长期局部供血不足,患者感觉功能减退,或因疾病原因要求特殊卧位和绝对卧床的患者,易发生压疮。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积极评估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一步,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可对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并可作为确定难免性压疮的依据之一。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护理措施,如局部按摩、使用预防压疮用具、增进患者营养等,争取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降低临床压疮发生率。[8]血管疾病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偏高,中老年患者居多,而此类患者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情复杂,故跌倒是一项重要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老年人跌倒是指意识清楚的老年人非故意性跌到在地上[3]老年患者由于各种疾病原因的影响,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加之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改变,容易发生意外跌倒,预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到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4]而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到,所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因血管疾病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或因长期卧床等原因,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或者患者在手术后突然起床因体位性低血压、下肢无力等原因造成跌倒现象的发生。据报道有老年患者因手术后卧床时间长,慌忙起身接电话时跌倒,造成颅底骨骨折[5]。我们对患者易发生跌倒的原因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临床最佳护理对策,消除安全隐患。首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估确定病人具有跌倒的潜在危险时,护士要详细制定保护性预防措施,如告知老年病人起床时防止体位突然改变造成跌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病人建议家属陪伴、室内设施、呼叫器等方便病人使用等,并根据病人状况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交谈,进行安全教育,以得到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对高危跌倒病人要求护士重点交接班,做到心中有数,定时进行安全巡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使跌倒的可能性降至最小。[6]
1.4健康教育内容不具体、有效性差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如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饮食要求,运动指导等,使患者能够积极正确的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同时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保健意识,使患者终生受益。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要求绝对卧床14天,如果患者随意下床活动,可能因血栓脱落造成肺梗塞。如果护士没有告诉患者绝对卧床的意义,患者不遵循医嘱,将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又如对糖尿病患者缺乏正确的健康教育,如:如何合理饮食、用药等,也易对病人造成危险。
2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血管外科是近几年新成立的科室。我们在规章制度学习和落实上狠下功夫,科室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整体护理管理标准》《医疗事故管理办法》《风险预案》等的制度。从职业道德、操作规范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护士的自觉性,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讲奉献、讲和谐。
2.2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即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9]。据统计,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外科最多。[10]血管外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和高风险性。我们对特定风险群体进行风险识别[11],建立风险评估表,对危重患者和因疾病原因可能发生意外的患者,通过风险评估表进行量化风险评估。科室制定意见箱,制定专门的调查表,定期进行意见调查,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并执行各项防范护理风险制度,如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制度、压疮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通过护士风险教育和强化风险管理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应对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改善和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抗风险能力[12]。以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2.3建立血管外科专科护理规范
血管外科因疾病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更加专业化。比如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溶栓过程中要求抬高患肢,并在患肢扎止血带静脉输液,以促进静脉回流和患肢的药物浓度,以提高药效,达到溶栓、减轻水肿的作用。动脉闭塞造成下肢坏死的患者,要求患肢低于心脏水平,增加局部供血。但患者往往易抬高患肢以减轻肢体疼痛。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向患者说明不能抬高患肢的原因,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我们依据段志泉主编的《实用血管外》中的护理内容,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建立了一套专科病护理要点小册子。通过学习,规范了护士的护理行为,体现了专科护理特色,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
为深化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请专科医生讲解各种疾病的特点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病历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3天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对3天以上的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晓率检查,结果纳入护士量化考核中,直接与奖金和年终考核挂钩。在患者病情危重或重症监护期间,执行抢救治疗性护理措施以护士的为主,对患者实施全身心护理。在非重症期间,患者的护理活动由护士和患者或患者家属共同完成。但无论在什么时间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时,都要同患者或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告诉影响患者康复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如动脉造影术后为什么要平卧24小时,动脉穿刺点加压包扎的意义,使用溶栓抗凝药时抽血监测凝血指标的意义、对手术后患者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个30s,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后30s在行走,以防跌倒[13]等相关知识,正确指导患者参与护理,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调动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5 加强护理管理职能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管理者应结合护理安全危险因素与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实例对护士进行安全护理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排班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按学历能力工作强度合理调配人员,为患者和护士提高良好的治疗和工作环境。防止因疲劳过度发生护理差错[14]。
护理人员要强化护理角色地位,加强护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懂得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泛吸取隔着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时间的安排和管理,不断充实知识技能,完善自身素质[15]。
总之,我们通过以上各项切实、有效地管理措施,加大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为血管外科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加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效益。
[1] 李丽霞.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探索和思考.现代管理,2004,6(2):31-32.
[2] 阎慧中.护理改革在宽松中加快脚步[J].医院管理,2001,21(8) :41-43.
[3] 魏克燕、王华坤、谢冬梅.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原因分析[J].华西医学,2000,15(3):359-360.
[4] 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5]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6] 富丽芳.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43-444.
[7] 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4.
[8] 刘红、付晓悦、余晓晨、宋强、杨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9] 苗青.风险管理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05,2(2):63.
[10] 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6.
[11] 孙倩、顾风评、沈清华 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新进展,2007,213(4):391-392
[12] 郑建萍、吴欣娟.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提升[J].护理管理杂志,2004,8(4):28.
[13] 库洪安、詹燕、于淑芬 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14] 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78-80
[15] 徐军.浅析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医院管理,2006.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