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传英 时间:2010-07-13
 摘 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和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康复护理。结果:32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仅2例发生再次梗死,平均住院天数14天,到出院时,全部患者生活均能自理。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促进心脏和机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康复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广泛开展心脏疾病的康复护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1],为了促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日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自觉预防疾病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更好的生理、心理及职业状态,我科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的同时,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2例均为2004年至2007年收入我科诊治的患者,男性24例,女性6例,42岁~70岁,平均年龄59岁,均有典型的心前区症状,并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典型演变过程而确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除外,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及其他心外疾患。
  1.2方法
  于发病第2天开始被动活动,并逐渐加大活动量。
  1.3结果
  32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仅2例发生再次梗死,平均住院天数14天,到出院时,全部患者生活均能自理。
  
  2康复护理
  
  2.1急性期康复护理
  即发病第1周,适合于病情平稳无并发症的患者。发病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第2天由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在床上卧位被动活动四肢,2次/d,10 min/次,第3天可床头抬高75°,主动活动四肢,可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如主动翻身、洗脸、刷牙、漱口等,嘱患者随时将自己的不适告诉护士,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第4天、第5天可90°靠背坐起,延长床上四肢活动时间,可在床上坐着看书、读报、短时会客等,鼓励患者下地在床边站立10 min~20 min,每日的活动应按康复程序严格掌握活动的幅度和次数。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活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无论患者有无自觉症状,都必须在心电监护下由护士亲自指导进行,每次康复活动前后均应监测生命体征,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备足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液体等。   2.2恢复期康复护理
  即1周后至完全康复。此期康复活动的目的是继续加大活动量,逐步由床上过渡到床下及室外,包括自我照料、散步、体操、上下楼梯等,此期应制定合理的日常生活计划,掌握运动程序,遵从运动的步骤,在饭后2 h开始运动,避免屏气用力及肌肉长时间收缩用力的运动,如游泳、爬山等,依据自我脉搏的监测来指导运动量,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分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情再发而不活动,可根据护士的指导,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递增活动量,以保证最佳效果,逐步达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患者出院时,为患者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运动方案及运动注意事项,以指导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1周内上门或电话随访1次,并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
  2.3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急症,病人会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常有恐惧、焦虑、忧郁甚至愤怒、绝望等心理变化,护士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急性期可运用触摸护理,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2],运用正面鼓励语言和握手等心理支持方法,稳定患者情绪[3],树立信心;可使用一种或联合使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想象、放松技术等;有个别病人对急性心肌梗死认识不足产生无所谓心理,一定要讲清楚康复运动的重要性,使病人配合。护士应有可亲的态度,可信的精湛技术,并有良好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增加安全感及无言的鼓舞。
  2.4健康
  适当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冠心病有关知识的教育的同时,教会患者在各种情况下如何调控休息和活动量,协助患者安排合理饮食及生活方式,指导患者家属积极配合和支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身修养环境,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指导患者维持理想体重、戒烟戒酒,预防便秘,酷冷、炎热的天气避免外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观看比赛和惊险电影等刺激性强的节目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康复锻炼,可扩张冠状动脉,形成冠脉侧支循环,增加心肌供血、减慢心率,有利于
  心功能恢复,同时也加快患者体力和心理状态的恢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康复活动,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增进食欲,预防便秘。促进肺部栓塞的康复,减轻肺水肿,防止呼吸道感染,防止口腔、皮肤及泌尿系感染。
  康复护理贯穿于患者从发病到康复的全过程,这样既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加患者对康复活动的安全有效性,又可减少患者和家属的运动盲目性,避免因活动不当而引起的心绞痛等症状的发生。康复护理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
  
  
  [1] 段红玉、武惠萍.责任护士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0:9.
  [2] 童优利、刘聪华.触摸护理的临床效应.安徽医药,2005,9(7):552.
  [3] 吴学勤、郭晓岚.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