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本科男生转变传统带教模式的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莹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使男护生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方法 针对男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出现的职业心态不稳定、心理压力大、重理论轻操作、与患者及带教老师缺乏主动交流等心理行为及特点,通过改变传统带教模式,激发男护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男护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结果 男护生自信心增强,能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走上护理岗位。结论 在临床带教中根据男护生心理行为特点,转变传统的带教模式,对增加男护生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保证实习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本科男护生 传统带教模式

    随着护理理念及社会的不断,男护士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职业,已越来越多地走上护理岗位。我院自2006年已陆续接受本科男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受社会偏见、传统观念、专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习阶段男护生便开始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碰撞,从而导致男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学习主动性不够,甚至中途放弃护理工作。因此,探讨转变传统带教模式,重视男护生的特殊性,成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  临床带教中男护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表现

    1.1  职业心态不稳定,缺乏职业归属感  (1)据调查,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较低,仅6.4%男护生乐意成为一名护士,93.6%将就业作为跳板或根本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1]。男护生选择护理专业和对将来从事护理工作非己所愿,报考护理专业,主要是基于就业和录取的考虑,或是家庭因素的影响。男护生认为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渺茫,他们并不真正想在临床一线长期从事护理工作。因此,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学习护理的目的不明确,职业心态不稳定。(2)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亲历临床感受的双重影响,男护生普遍有社会认同感差,弱势感和被忽视感。“白衣天使”的女性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根深蒂固,对于男护士的出现,有的患者大惊小怪、出言不逊;其次,男护生人数较少,往往在一批女护生中被孤立,他们没有适合男性形象的护士服,只能身着医生或医技工作服;没有男护士更衣室和值班室,在实习过程中频遇尴尬,对护理专业产生局外人的感觉,缺乏归属感。

    1.2  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男护生对自身角色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特别介意临床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临床医生甚至患者对其选择护理专业的好奇,他们对此类问题的询问会产生反感,同时也不愿意带教老师当着患者的面指出他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当患者因不信任而拒绝他们护理时,他们感到患者不尊重自己,情绪悲观,工作积极性下降,下次会拒绝为该患者护理,甚至不愿走进这间病房,并对患者产生冷漠情绪。

    1.3  重理论、轻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男护生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的锻炼。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较高;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与女护生相比缺乏热情、主动性差,故操作技能相对较差[2]。且在操作中有偏科现象,往往对测量体温、床单位清洁、生活护理等基础护理性操作的兴趣低,认为清洁擦洗都是女护士的事,会尽量避开这些操作,有的男护生甚至在带教老师做生活护理时会袖手旁观或躲开。而积极参与技术性操作,如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

    1.4  与患者及带教老师缺乏主动交流  女性的温柔细腻、耐心细致,有语言交际能力的优势,男性则在这方面略显不足,加之男护生复杂的心理特点,导致他们缺乏主动交流意识。主要表现在:(1)与患者交流少。男护生往往羞于向患者介绍自己“男护士”的身份,不愿意主动向患者介绍有关护理常识或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而大部分患者很少在临床上见过男护士,往往把男护士当作实习医生,也不会主动询问有关疾病的护理知识。(2)与带教老师交流少。带教老师多为女性,男护生往往不愿与女教师过多地交流,实习过程中即使有疑惑也极少沟通,往往存在“无问题可问”的心理,不利于实习的进行。

    2  带教对策

    2.1  加强护理专业认识,构建职业归属感,稳定职业心态  在临床带教中,激发男护生对护士角色产生更深刻的认识,突出护理工作的性与技术性,向他们介绍新的护理理念,如循证护理;前沿的护理技术如PICC等。让他们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执行医嘱做,而是以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去满足患者,促进患者的健康。与男护生共同分析并引导其重新认识自己的优势,如男性思维广、逻辑性强,遇事沉着冷静、处事果断、独立性强;接受新信息快,创造性与动手能力强,往往对高新技术掌握较快[3],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稳定专业思想,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提高实习工作中的自觉性及依从性。带教老师主动关心男护生,从细处着手,根据实际情况尽量给男护生安排相对独立的更衣室及休息场所,避免尴尬场面的发生。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教育,通过分组包管床位的方法,有意识地安排男女护生共同完成实习任务,使男护生融入医护群体中,构建职业归属感。

    2.2  适当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强化其心理素质  (1)在临床带教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不要过分关注男护生选择职业的动机,避免反复询问他们学习护理的目的和想法。尊重男护生的职业选择,不管他们是否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也不管他们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如何,临床带教工作首先是保证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指导男护生在思想上战胜自己,把周围的偏见当成前进的动力,充满自信地安心学习。(2)男护生最缺乏的就是临床实践中的成功体验,顺利得到第一位患者的认同和接受,必将会给男护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因此,带教老师要会“挑”患者,也就是说老师应该找一位修养相对较好、操作条件佳(如静脉注射时较易穿刺的血管)的患者作为护生第一次操作的对象,并事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他们配合护生的操作,在护生成功地完成操作后及时给予夸赞以增强男护生的自信心,促使形成良性循环;当男护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时,应避免在患者面前指责护生,注意方法及语言语气,注意保护男护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时机开展建设性的批评。当男护生遇到被患者拒绝操作等挫折时,老师应护生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立场去分析思考问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告诉护生在遭到拒绝时要镇静,要向患者耐心解释,尽量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4],绝不可以自暴自弃,失去信心,更不可对患者产生冷漠情绪。

    2.3  纠止偏科现象,加强男护生操作能力的培训  (1)带教老师应告诉男护生护理人才是应用型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扫床、测体温等护理操作,看似小事,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护士都是通过各项操作从中观察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单纯的注射、输液等技术性操作只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让男护生明白,要想改变患者的偏见,最重要的就是各项操作熟练、准确,用实际行动去征服患者[5]。(2)带教老师应根据统一的操作标准制定实习计划,帮助男护生反复多次地操练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并强调某些关键问题,传授操作技巧,督促他们严格遵守各项操作流程。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多给他们见习的机会,安排男护生和老师一起操作;在护生独立担任操作时,带教老师应放手不放眼,增加患者及护生的安全感,严防差错发生。

    3  培养良好沟通能力

    3.1  让男护生“开口说话”,加强沟通能力  带教老师必须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难关,正确认识自己的护士角色。首先,老师应培养男护生学会运用微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患者,又从患者处获取信息。既成为善言者,又成为善听者[6],让男护生切实体会到护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明白患者真正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护理,而不是护理工作者的性别。其次,实习初期,带教老师应带男护生一起向患者作健康宣教,然后让男护生学习专科疾病知识,撰写宣传材料,并组织患者及家属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宣讲,创造更多的机会让男护生与患者进行沟通,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使男护生通过丰富的专科知识和热情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3.2  带教老师应主动与男护生进行沟通交流,营造宽松的实习环境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注重对男护生的观察和关心,询问其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帮助其解决思想及业务上的疑惑,使其消除顾虑,地投入到沟通交流中。提供多种交流平台,如写周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使男护生有多种途径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

    4  优化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增加对男护生基础护理操作项目的测评内容(如铺床、褥疮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叩背等),以促使男护生重视基础护理操作的练习;在技能中,模拟情景,设置障碍考(如选择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考题为青霉素皮试,测试男护生对三查七对的掌握应用能力)。出科时除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外,增加其对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及自觉性和纪律性考核,如工作的主动性、责任心、仪表着装、查对观念、服务态度、协作精神等。

    5  小结

    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不能充分适应男护生的心理行为特点,使他们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利于男护生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使男护生能准确地进入护士角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愉快地走向临床第一线。

【】
  1 方花,间福爱.护理本科男生对专业认知的调查及对策.临床护理,2007,6(2):47-50.

2 郎红娟,方雪娟,刘喜文.浅析男护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529-531.

3 徐小兰,魏桑梨.对大专男性护生护理教学初探.护理与康复,2005,4(2):150-151.

4 王永平.男护生临床操作遭拒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基层医学,2006,10(2):150.

5 张颖,郑蔚颖.男护生的职业困惑及临床带教思路.护理研究,2004,18(10):1775-1776.

6 程家娥,黄毅.男性护理大专生专业态度调查.护杂志,2006,21(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