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于锦华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健康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是人性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患双方活动的过程。通过向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宣传产前、产后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卫生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知识。调动了孕产妇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也激励了她们积极主动的参与促进康复的护理过程,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主动配合,自1998年我院产科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自身护理技能,促进了产妇的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及效果评价介绍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式

    1.1  书面式教育  印刷一些图文并茂的书面材料,如入院须知、健康教育处方、导乐分娩知识、孕产妇之友、产褥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母乳喂养知识、出院指导等书面资料,内容通俗易懂、易接受、具有针对性,在入院后系统地发放,使她们尽快掌握有关健康知识(如喂养知识等)。

    1.2  走廊的健康知识宣传  在走廊的一角可以安置健康教育黑板,设计一些形象化的实物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张贴于病房走廊、待产室、抚触室的墙面上,对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及母婴同室的优点、哺乳的姿势、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新生儿游泳、产后体操等多方面内容进行随时随地地介绍。

    1.3  定期的讲课与示范  利用公休会定期在病房示教室内进行各种常用知识的讲课和操作示范,如母乳喂养知识、哺乳姿势、挤奶手法、产后体操等。

    1.4  电视宣教  每日在病房内定时进行闭路电视宣教,如孕妇如何渡过分娩期、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母乳喂养、鸟巢式、袋鼠式抚育宝宝的方法等。

    1.5  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  这是产妇反映最好的一种形式,教育之前争对产妇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及疾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做出评估,然后争对病人所欠缺的知识进行教育。产妇有疑问提出及时做出解答。

    1.5.1  随机宣教  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可在给产妇做基础护理和技术操作时进行,利用每次与孕产妇接触的机会,对她们进行宣教,起到反复加深的作用。

    1.5.2  答疑式教育  对于孕产妇产生的各种疑问或有特殊的病情表现,有针对地讲解、示范,以达到解除疑惑的目的,如凹陷乳头的纠正等。

    1.5.3  手把手地指导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 min及2 h内,手把手地教会产妇哺乳姿势,并让她们掌握新生儿有效吸吮的表现。在产后3天,教会产妇挤奶的技巧和婴儿抚触的方法,通过个体化的教育,使产妇更加巩固各种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产前健康教育

    2.1.1  孕妇入院后由主管护士介绍病区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主管医师、设施使用及注意事项  指导孕妇注意个人卫生,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卧床休息,左侧卧位。监测胎动,教授自计胎动的方法。

    2.1.2  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  宣教的内容不仅是母乳喂养的知识和哺乳的具体姿势,还要帮助产妇和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

    2.1.3  病情知识的讲解  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及时为她们提供疾病知识教育和必要的心理支持,熟悉了解孕妇的需求和特殊状况,并根据孕妇的文化程度、以往经历、心理承受能力和性格特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抓住孕妇最迫切的需要,详细而有重点地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如胎膜早破,指导孕妇卧床休息,抬高臀部,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消毒卫生纸及会阴垫。注意羊水异常颜色的观察等。

    2.1.4  临产先兆及注意事项  见红和不子宫收缩是分娩先兆。临产前1~2周孕妇自觉下腹胀痛,轻微腰酸,为假临产。见红在临产前24~48 h出现,阴道排出少量血性黏液组成的分泌物,是分娩即将开始的可靠征象。临产后应避免情绪紧张,保持愉快的心情,腹痛是由子宫收缩引起的,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临产后能迫使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儿胎盘娩出。宫缩时不要大声喊叫,要保持体力,宫缩间歇适当进食、进水,未破膜时,可在病房内适当活动,全身放松,充分休息。每2~4 h排尿一次。避免产前尿潴留而影响子宫收缩及胎先露下降阻碍产程的进展。

    2.2  产褥期健康

    2.2.1  产褥期的饮食卫生宣传  在产褥期应转变产妇和家属的某些老观念,如不能活动、不能刷牙、不能吹风等观点,应鼓励产妇按时进食营养丰富,全面均衡的各类食物,并鼓励她们适当活动或做产后保健操,室内按时通风,及时更换内衣裤,注意个人卫生等,反复宣教,反复正确指导、示范,使产妇能及早摄取足够的营养,适当地运动,并保持身心愉快,以利产后机体恢复,保证乳汁分泌。

    2.2.2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初次喂奶要用温开水擦洗乳房,第一次哺乳需3~5 min,以后按需哺乳,不限制时间和次数但每天至少8次以上;哺乳时应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乳房,每次喂完后,抱起婴儿,轻拍背部1~2 min,排出胃内空气;乳胀时挤奶,清洗双手和乳房;哺乳过程中不要强行将乳头从婴儿口中拉出,应轻按压婴儿下颌,让婴儿张口,乳头从口中脱出;指导乳头皲裂乳房胀痛的预防及处理、凹陷乳头的纠正等。

    2.2.3  新生儿的护理指导  随时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尿布的更换、大小便的观察、脐部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婴儿抚触、沐浴、必要的急救须知及新生儿生理特点等方面知识,使新生儿得到真正的健康。如讲解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6~7天逐渐消退,2周左右消失,期间要多喂水,加强母乳喂养,观察黄染的程度及新生儿精神状态。若黄疸出现早、重、持续时间长为异常。

    2.3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后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产褥期内禁性生活及坐浴。哺乳期做好避孕,6周母婴到复查。合理营养,适当活动。加强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达4~6个月,以后逐渐添加副食,1.5~2周岁断奶。新生儿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1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各一次。新生儿出生后接种的卡介苗为皮内注射,约4周左右局部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出现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如局部淋巴结肿大、软组织化脓等,可来医院检查处理。其他免疫可参照《儿童预防接种证》。告知母乳喂养热线电话。

    3  效果评价

    3.1  健康教育增进了孕产妇对护士的信任  通过认真细致地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不仅能及时发现孕期及产后母乳喂养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减轻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而且还增强了产妇的健康保健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护理,同时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2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水平  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意识,而且还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的传统习惯:如产后不刷牙不洗澡、不洗头不梳头;过度强调保暖,不愿开窗通风,还有将新生儿包裹得严严实实。健康教育增强了其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

    3.3  健康教育增进了护士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  要使健康教育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学、心、沟通及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和护理好孕产妇及随时都会有变化的新生儿,也只有护理人员自己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随时准确解答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从根本上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受到了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总之,在产科病房实施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得到了健康知识和实现保持健康状况的愿望。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护患关系融洽,并选择适宜的宣教时机与宣教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护士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和护理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满足孕产妇的护理需求。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