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友香 时间:2010-07-13

【摘要】  探讨目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一类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与各种手术患者及各类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的特殊工作群体,另外还存在着血源性疾病的危害,各种化学剂及医疗仪器的应用给工作环境造成的污染,工作紧张、劳动强度大导致身心疲惫等多种潜在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严重地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手术室护士应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及掌握防护措施,尽可能地把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建议


    手术室护士是一类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中,与各种手术患者及各类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的特殊工作群体,她们直接面临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害。与此同时,各种化学剂及医疗仪器的应用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加之手术室工作紧张、劳动强度大,极易导致身心疲惫,故手术室护士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手术室护士应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血源性感染的危害  手术室护士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器官等感染性物质,受到感染的几率很高,如皮肤被锐器刺伤、血液或羊水溅入眼内等都可直接传染疾病。据有关报道手术室护士HBV感染率高于内科护士感染率30%,感染

    HCV风险为0.1%~1.5%[1]。

    1.2  化学因素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如甲醛广泛用于手术标本固定和器械的熏蒸灭菌,因其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如防护不当或浓度过高,接触后会引起食欲不振、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癌。戊二醛也是常用的消毒剂,亦可致眼睛刺伤、恶心、皮肤炎症等。

    1.3  长期接触部分药物及仪器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提高了外科、骨科手术的准确率,但因其产生的电离辐射,对人体造成隐性危害,若保护不当可对人体造成危害甚至因蓄积致癌。麻醉气体残余在手术室空气中,对手术室工作人员有可能造成不良生育结局。

    1.4  沉重的职业压力  手术室工作节奏强而快,进入手术室就进入紧张状态。器械护士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连续站立,造成体能消耗过大,应激反应过高,产生心理上压力增强;巡回护士要全面做好不同手术所需用物,需要急速行走,动作敏捷,还要保证不出任何差错,也会使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感。此外,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责任上的压力愈来愈大,是危害心理的主要压力。

    1.5  与有关的潜在性因素  近几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与护士法律意识相对不定形成鲜明对比。护士的一言一行患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极易引起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怎样进行职业防护不容忽视。

    2  防护措施与建议

    2.1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手术前防止针刺伤,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正确使用和传递器械,防止皮肤破损,如果发生针刺或皮肤破损应立即轻挤污血,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破损部位,并搽消毒液。对于患者血液或羊水溅入眼内应立即蘸生理盐水清洗,对疑似HBV、HCV、HIV感染者,除紧急处理外,应做好血清学监测,并立即报告给疾控中心,做相关处理。进行感染性、传染性手术时,手术间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好手套(必要时戴双层),器械护士还须戴防护眼罩,操作完毕彻底洗手。

    2.2  化学危害的防护  护理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配制各种消毒液要戴好帽子、口罩、防护手套,加强安全操作,尽量减少职业危害。使用甲醛的消毒柜应严格密封,防止气体泄露。夹取消毒柜内物品前应做好个人防护,夹取时动作应准、快,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甲醛气体。如有条件的可改用环氧乙烷灭菌。

    2.3  生物等因素危害的防护  保持手术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使用空调要求有换气功能,尽量减少麻醉残余气体的吸收。医疗仪器宜选用噪音小、性能好的产品。对隐性伤害的仪器,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骨科常用X射线机,在配合医生准确定位的同时,尽量减少辐射次数,同时护士应穿防护服,以减少损害。

    2.4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减轻心理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护士也适应新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态、树立新观念,不断强化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更要加强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熟练地掌握各种手术步骤,充分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适应各种压力,以达到身心健康。

    2.5  提高护士的修养  加强护士的法制,增强法律意识,严于律己,提高沟通技巧能力,尽量减少医患纠纷。

    2.6  建议  管理部门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仅是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一个方面。管理者还应该充分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对医疗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健全防护制度和上报制度,职业暴露的处理常规风险评估等,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
  1 关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0,40(5):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