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摘要】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同时是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从对我国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相关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 自杀行为 护理对策 进展
Progress of suicide behavior and nursing strategy of psychiatric inpatients
CAO Yan,XU De-jun,NIU Fei-li.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0,China
[Abstract] Suicide is the common complication of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ve disorder.Besides,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Our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suicide behavior correlated factor of psychiatric inpatients.We also summarize the new progress of precaution of suicide behavior.
[Key words] psychiatric inpatients; suicidal behavior; nursing strategy; progress
自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导致人心理平衡破坏而引起躯体损害的表现。它与多种疾病有关,自杀行为是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常见并发症[1]。精神病患者是自杀的主要高危人群,其自杀率较一般人口高6~12倍[2],自杀也是精神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0%~12%的精神病患者死于自杀[3],自杀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报道,住院精神分裂症自杀率占住院总数的0.1%~0.15%[4]。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现就有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
国内研究方面,孔德荣[5]研究发现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及自杀未遂率均高于男性患者,自杀死亡率男性精神病患者高于女性精神病患者,这与男性心理素质低于女性,婚姻受挫,社会压力大于女性有关。欧阳盛的研究中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占有自杀行为的1.16%,低于Lonngvist于1997年统计的自杀致死占自杀行为的4.67%,说明精神科病房的管理与防范工作确实降低了自杀致死率[6]。其中,消极抑郁是自杀的主要原因[5],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占首位,其次是精神分裂症,其自杀率仅次于抑郁症,占住院总数的0.10%~0.15%,由于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自杀的绝对数占首位[7,9]。
患者的自杀方式多为自缢、撞头、服药、吞服异物、跳楼、割腕、自行溺水等[7~9]。李小琼[9]研究女性精神病患者自杀方式多为自缢,而杨孔军及欧阳盛[10]则报道男性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方式主要为撞头,这与男性精神病患者较为冲动有关。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多发生在厕所、病房及患者活动的场所,提示应加强隐蔽场所的防范,外出活动期间也不容忽视[6,11]。
欧阳盛[6]研究指出自杀行为常发生在入院后5天内,孔德荣的研究则说明自杀行为多发生于入院1个月内,尤晓莉及李小琼[8,9]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另有研究[11]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多数研究[6,8]表明,一年之中春夏季节自杀率高于秋冬季节。一天之中,患者自杀时间以午休和夜间居多,这些时间患者通常散布于各个病房之内,说明在这些时间之内,当班护士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动向,以防意外发生[6~9]。
2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
消极抑郁及幻觉支配是引起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消极抑郁自杀者,自杀前往往计划周密,行动隐蔽[5],甚至伪装病情改善,麻痹工作人员[12]。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先兆性的消极自杀言论[10]。幻觉、妄想所致自杀者常在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支配下产生自杀行为。发生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患者则大多数因为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自觉无法面对家人而选择自杀,提示临床上应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常规抑郁症状和自杀观念的评定,对残留幻觉妄想以及在急性期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应高度重视[11]。不论精神分裂症还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前很少流露自杀企图,其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13]。
药物不良反应引起者,尤以药源性焦虑为主,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症状,患者难以耐受时产生自杀念头及自杀行为,因此在患者入院后除采取积极合理的措施外,还应细心观察,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防自杀[5]。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抑郁、静坐不能、不宁腿综合征)引起自杀[12]。还有个别在宗教信念影响下采取自杀手段[5]。
既往有自杀史及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多次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的风险也显著高于其他人群[12]。伴发躯体疾病以及年龄较大也是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14]。治疗依从性差与自杀行为关系密切,提示患者对所患疾病缺乏认识,对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与自杀行为有关[15]。此外,社会心理因素,突发的生活事件,包括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良、恋爱受挫、失业、和晋升失败等对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有诱发作用[12]。
3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干预措施
3.1 详细了解病史 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全面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史、精神症状、发病诱因、个性特征、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以了解其有无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15]。对于偏执型或伴有抑郁症状和有幻觉、妄想、冲动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应重点评估患者有无自杀观念,以及自杀观念的频度和强度[13],对既往有自杀行为,尤其多次自杀未遂者、家庭中有自杀行为阳性家族史、多次住院、最近一次发病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人格缺陷者等,应作为高危患者看护,给予严密的防范措施,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12]。
3.2 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自杀征兆,及早采取护理措施 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自杀前有一些先兆表现,如言语中流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想法;突然的情绪低落,垂头丧气、少动不语;焦虑不安,无明显原因拒食,卧床不起,哭泣;睡眠习惯改变,晚上多次上厕所,失眠,早醒;药物反应致患者烦躁不安等[7,11]。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多与患者交谈,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活动及情绪变化,才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14]。了解患者自杀行为的,特别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人员少的情况下,要严加防范。对有自杀企图和言行的患者,要重点交接班,做到心中有数,严密监护,患者活动范围要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既要加强巡视,又不要让患者掌握巡视病房的规律,对走廊尽头、厕所、洗漱室、暗角处等地方都应仔细观察。随时清点患者总数。提高工作责任感,力求使患者意外死亡率降至最低限度[16]。
3.3 加强护患交流,关心和同情患者 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引起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的原因和内心感受。观察患者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言行,及时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当患者出现幻觉及妄想时,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到患者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并给予适当的安慰和良性感官刺激,以减少幻觉妄想等不良刺激[6]。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指导患者了解自己出现的病态思维,学会控制情绪的变化,使用正确的疏导方式,寻求或社会的支持[14]。
3.4 做好病室的安全检查 入院时应仔细检查,全面更衣,还要定期对病房内的危险品进行清理检查,消除隐患;并要经常检查门窗、电线及环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由于患者自杀的工具多为毛巾、撕破的被服、易拉罐盖等,因此,每班应检查床铺,患者身上有否收藏危险物品,是必不可少的防范措施;同时严格做好交接班,防止意外发生[12,16]。加强对探视者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严禁探视者将危险品带入病房,要向探视者讲清楚注意事项,取得他们的配合,会客时要加强巡视,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于请假外出者,告知家属不要将患者带到危险的场所,其返回病房时,应按照入院患者常规进行安全检查[12]。
3.5 做好用药护理 发药时应慢,保证服药到胃,认真检查患者口腔,对呕药的患者在视线范围内观察30 min。必要时检查患者的水杯、衣袖、手掌及指缝,防止患者藏药后将药蓄积,一次性吞服[17]。在采取积极控制症状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如恶心、呕吐、流涎、便秘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服利血平、氯氮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的患者,如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焦虑、消极、悲观等药源性抑郁症状,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处理,防止患者因忍受不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自杀[18]。
3.6 加强健康 应同时在患者及家属之间进行[6]。(1)健康教育可采用集体、小组、个别指导等形式,通过面对面交谈、卡片、小册子等途径,使用量化教育(即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每天对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与随机教育(护士凭经验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让患者了解精神病知识,提高对精神症状的认识和自控力,从而强化自知力,调动患者主动性,自觉配合医生、护士接受治疗[15]。同时应加强患者的人生观教育,树立正向性人生观。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抑郁、消极悲观,担心疾病的预后,对以后的生活缺乏信心。恢复期的患者,由于他们自知力的恢复,担心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因此会比较消极,易产生自杀行为。此时采取一些鼓励性语言使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患者生活的自信心及对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12]。(2)家庭支持治疗对患者的康复也极为重要,密切与家属取得联系,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应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满意度[6]。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研究均显示,与情感高表达(high on expressed emotion)家属一起生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更容易复发 、服药依从性更差[19]。家属对待患者的负性情感导致患者自我评价降低(negative self-evaluation)[20],与患者绝望、抑郁等情绪状态密切相关[21]。因此还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使患者的家庭、单位,甚至全社会都理解、接纳、支持精神病患者,教会患者如何去分析、面对现实生活,从而激发患者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9]。
3.7 开展丰富多彩的病房活动 如定期召开休养员座谈会,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增长知识,增加欢乐,增强信心。收集患者成才事迹编教材,办书画展览,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患者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变自卑为自信,从中对生活产生兴趣,对前途增长信心,完成病态思维转移,消极行为得以抑制。也可适当安排患者帮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外出打水、打饭,随同工作人员一起外出购物、游玩,组织看电视、读报纸、听,使其产生一种病愈后的愉快感和发挥自身价值的重用感、成就感[22]。
3.8 对突发自杀事件的处理 护士应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熟悉掌握精神科病房意外事件发生的护理常规。遇到患者自杀,首先要迅速、正确、有效地终止患者的自杀行为,及时通知医生抢救,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呼吸、循环通道或止血、救助等。检查患者受伤的情况应仔细,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受损、受伤的程度[6]。既要救助有自杀行为的患者,也要保护其他患者的安全及情绪,迅速组织其他患者离开现场,以免在其他患者中产生不良影响,如暗示或群体效应等。对于自杀未遂的患者,护士首先要镇静、态度和蔼、守候在患者身边,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应设法稳定患者情绪,告诉患者其行为将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创伤,唤起其生命与责任意识,制止患者进一步的自我伤害;而不是指责、冷落患者,使患者产生逆反情绪,再次发生自杀行为,还应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共同关心、安慰患者[23]。
4 小结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研究自杀行为发生的本质、特点及,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防范措施,加强病室的安全检查,注重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重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的康复活动,并寻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
1 Meltzer HY,Okayli G.Reduction of suicidality during clozapine treatment of neuroleptic-resistant schizophrenia:impact on rist-benefit assessment.Am J Psychiatry,1995,152(2):183-190.
2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09.
3 翟书涛.自杀学的精神病学侧面.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1,18:1.
4 高之旭.自杀的流行学调查.上海精神医学,1993,1:30.
5 孔德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因素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5):996-997.
6 欧阳盛.86例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杂志,2006,3(8):685-686.
7 刘红.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民康医学,2007,19(7):569-570.
8 尤晓莉.精神疾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四川精神卫生,2004,17(2):120.
9 李小琼.37例住院女性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518.
10 杨孔军,陆亚文,高欢.住院男性精神病人自伤自杀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42.
11 高雪燕,华淑敏.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自杀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6,9:120.
12 钱雪荣.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特征及护理对策.中国医药卫生,2005,6(3):20.
13 尹周敏,贾裕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分析和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1(9):19-20.
14 卢艳,孙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西南军医,2006,8(6):30-31.
15 靳新霞,彭燕,周海英.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19-820.
16 林建葵.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行为2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12-3613.
17 宋洪春,刘丽.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泰山卫生,2005,29(3):37-38.
18 李萍.精神病人自杀行为分析与防护.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5,2(12):130-131.
19 Sellwood W,Tarrier N,Quinn J,et al.The family andcompliance in schizophrenia: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variatbles,relatives knowledge and expressed emotion.Psychol Med,2003,33:91-96.
20 Barrowclough C,Tarrier N,Humphreys L,et al.Self esteem in schizophrenia: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 evaluation,family attitudes and symptomatology.J Abnorm Psychol,2003,112:92-99.
21 Tarrier N,Barrowclough C,Andrews B,et al.Risk of nonfatal suicide ideation and behavior in recent onset schizophrenia: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social,self-esteem and demographic factors.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4,39:927-937.
22 刘晓辉,崔淑芳.住院精神病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13(3):273-274.
23 谢小青,涂晓娟.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及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896-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