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inical value of urine,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diabetic. Urine detection is convenient, economic, non-invasive, but no specific to diabetes diagnosis, only play a role in screening and reference. FBG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are the main indicators to the diabetes diagnosis, but can not be diagnosed as diabetes only based on a blood glucose test or as targets to evaluate of the degree of diseas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can reflect the blood glucose level of the past few weeks reliably, is the the gold standard to monitor diabetes blood glucose,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have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blood sugar control.The measurement of urine sugar,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ave a unique application value in diabetes detection,diagnosis and control.
【Key Words】Urine;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糖尿病(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它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不足和/或周围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生物效应有抵抗性或耐受性,或二者兼有而使血糖升高。目前临床上以Ⅱ型糖尿病常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受就医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是在求治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有些患者因应激性高血糖而被误诊为糖尿病,不仅造成经费的浪费,而且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1]。所以,探讨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常用检测指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很有必要。
1 尿糖检测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来因各种疾病就诊需要做尿常规的患者,发现其尿糖检测呈阳性,其中既有糖尿病患者也有非糖尿病患者。决定有无尿糖及尿糖量的因素有:①血糖浓度;②肾小球滤过滤;③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回吸收率。正常人肾糖阈为8.88~9.99 mmoL/L,所以血糖正常的人尿中无糖。如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则尿糖可出现阳性。但有不少患者因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等,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相对较好时,则血糖浓度虽高而尿糖呈阴性,临床上称作肾糖阈增高。反之若是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减低,虽然血糖正常而尿糖仍可呈阳性,则临床上称作肾性糖尿。此外还有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可见于;① 食后糖尿:见于摄食大量食物后,或因吸收太快,血糖浓度升高暂时超过肾糖阈而是尿糖呈阳性,但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正常。②饥饿性糖尿:是指饥饿数日后忽然进食大量糖类食物,胰岛素分泌一时不能适应,可产生尿糖,但空腹血糖正常或偏低,必要实行糖耐量实验(OGTT试验)加以鉴别。③神经性糖尿:发生于脑出血、脑瘤、颅骨骨折、麻醉等情况下,血糖可呈暂时性升高伴尿糖,可在病情随访中加以鉴别。
由此可见,尿糖检测方便、经济、无创伤,但对糖尿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只起到初筛和参考
作用,确诊糖尿病还要依靠血糖的检测。
2 血糖检测的临床应用
为了减少糖尿病的漏诊,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及分类专家委员会再一次降低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规定中有一条是:空腹血糖(FBG)≥7.0 mmoL/L既可诊为糖尿病。据研究显示,如果仅凭这一条诊断为糖尿病仍有4.17%的患者漏诊,且有7.95%的应激性高血糖[FBG(8.23±1.24)mmoL/L]被误诊。由此可见,只检测空腹血糖来诊断糖尿病难以调整灵敏度和特异性这一矛盾,降低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水平,虽然提高了灵敏度但却降低了特异性;反之,提高糖尿病诊断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了特异性但会降低灵敏度[1]。虽然OGTT试验可协助诊断糖尿病,但操作繁琐、费时,不适合大批患者的常规检查。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测定FBG和餐后2 h血糖为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指标。但不管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测定都会受到一些因素干扰,如患者进食、应激状态、性别差异等,有报道显示[2],女性T2DM患者FBG明显高于男性T2DM患者FBG的水平。血糖的测定只表明即刻的血糖水平,仅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单凭这一次或这一项血糖检测结果确诊糖尿病或将其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还须结合其他检测指标来综合评价患者身体状况。 3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既HbA1、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种主要含有HbA1,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以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HbA1a、HbA1b、HbA1c,只有HbA1c连接有葡萄糖,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绝大部分为HbA1c,故HbA1c更能准确地代表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3]。HbA1c的形成是一种无需酶催化、缓慢、连续、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其生成速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在红细胞生成的120 d内,此反映自始至终进行着。因此HbA1c水平所反映的是检测前120 d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且与采血时间、患者是否空腹、是否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4]。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将其作为糖尿病血糖监控的金标准,对其作了明确规定,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常规测定HbA1c,其初诊时测定结果为基线时的代谢状况,此后的测定值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中的一部分。控制稳定者每年至少测定2次,而对治疗方案变动或血糖控制未达标者,则需每季度监控检测。这在血糖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另有研究显示,在非糖尿病患者群中,HbA1c与冠脉疾病或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相关,HbA1c可预测非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综上所述,不管是尿糖测定还是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在糖尿病的发现、诊断及控制上都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单独或联合应用,从而提高诊断、治疗的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度。
参 考 文 献
[1] 刘成桂,马艳,周曦,等.血糖、果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Ⅱ型糖尿病的诊断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8(4):377.
[2] 陈涛,窦心灵.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性激素与脂质变化相互关系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1):1-2.
[3] 林荣武,王鸿利.临床检验诊断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1:160-161.
[4] 薛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试验诊断中的意义[J].海南医学,2005,16(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