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 則亡新”札記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對於“”字的考釋,學者頗有異辭。周鳳五先生云:
“怲則亡親”,整理者引《說文》“怲,憂也”與《詩‧小雅‧頍弁》“未見君子,憂心怲怲”為說。但,何以君子心中煩憂,人民就不親附?這點似乎費解。其實,此字可以讀為“梗”。《方言‧二》:“梗,猛也。”《廣雅‧釋詁》:“梗,強也。”簡文是說,為政如果剛猛強悍,人民就不親附。[3]
案: “怲”字古音幫紐陽部,“梗”字見紐陽部,二字韻部雖同,但聲紐相去甚遠。[4]此外,“梗”訓為“猛”或“強”,在傳世文獻中,從沒有用來形容治道,也從沒有與“人民”並提。因此,讀“怲”為“梗”,解為“為政剛猛強悍”,似缺乏文獻上的證據。
除周先生外,徐在國先生也提出新的說法,徐氏說︰
《從政甲》第八簡“怲則亡新(親)”。原書作者訓“怲”為憂。我們懷疑“怲”字當讀為“妨”。楚簡“病”字或從“方”聲。《說文》“仿”,籀文或從“丙”聲。“枋”又作“柄”。《儀禮‧士昏禮》:“皆南枋。”注:“今文枋作柄。”《禮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