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生教育现状探析
摘 要:美国的高等是国家进步的脊梁,特别是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美国更以其培养目标双重、学位授予多元、培养机构实力雄厚、培养规模稳定、教育质量具有成熟的机制保障而成效卓越。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教师和注重理论研究的科研人才与应用研究人才并重,具有“学术兼顾”之特色;既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作准备又与国家目标紧密相连,达到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的双重统一。博士学位类别多元化;培养机构主要为在自由竞争中通过资格认证和评估的实力雄厚的博士/研究型大学。培养总体规模趋于稳定,而学科内部之间存在调整,反映出学科与专业的需求;教育质量因得到了较为成熟的机制保障而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关键词:美国博士生 培养目标 博士学位 培养机构 培养规模 教育质量
虽然意义的博士生教育诞生于德国,但二战后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后来居上取代了德国的榜首位置,这与美国人长期以来笃信教育的威力不无相关,他们始终认为教育是国民发展的关键,是国家走上富强之路的关键,教育与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休戚相关。美国博士生教育经过约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现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逐渐向全世界流传的培养体系,成为美国教育的精华。
一、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社会一向推崇开拓创新,在博士生教育上,亦恪守“富于敢闯敢干精神”人才的造就。博士生培养计划是为有志于终身探求知识的学生设立的,目的是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博士生培养计划着重于加大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能自由地探索问题和发表意见,对知识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博士生培养的基本原则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用批判的眼光评价专业领域内的,用恰当的原理和方法去认识、评估、说明学科前沿的争论焦点和所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初始美国博士生的培养形成了两种目标:一种是培养教师和注重理论研究的科研人才,另一种是培养应用研究人才。这两种不同方向的目标在美国博士生教育中并存,形成了美国特色的博士生教育,即“学术兼顾”。各大学培养的总目标是为学生的学术职业生涯做准备,通过三方面落实:第一、掌握一种或多种领域的专业知识。第二、培养必需的研究技能和(或)应用技能。第三、培养有效的教学技能。
1993年,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提出了引导博士生教育的新世纪国家科学目标:(1)在所有研究领域,美国都要处在领导地位。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之一为:教育——只有在世界顶尖级学者的指导下,才能使美国大学生将来也成为领袖人才,才能拓展和应用前沿知识;人员——保持领域优越性是吸引有潜力的年轻学生加入并能保证优越性继续的最好方式。(2)在有选择的领域,美国要保持明显的领先地位,所选学科应与国家目标紧密相关。(3)在技术落后的非技术领域,美国放弃其领导地位。在论及研究与教育的关系时,指出国家科学技术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人力资源开发的持续支持,具有明确教育成分的研究对国家目标的贡献远远大于独立于教育之外的研究。在评估研究的功绩时,它的教育成份应该有明晰的标准,体现出国家科学目标的实现与博士生培养目标之间的密切程度。
二、美国博士学位类别
美国博士生培养,目前主要以授予传统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大类博士学位为主,是代表最高正规学位资历的学术研究型学位,此外还有职业博士学位和名誉博士学位。
传统研究型博士以高深学术研究为主要目标,是美国最普遍的研究型博士学位,适用于绝大部分学科(如、农学、医疗卫生、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学六大类)。目前,传统研究型博士学位在名称上有一定的变化,分为博士(PhD)和科学博士(DSc)。在授予人数上,传统研究型博士是博士学位授予的主体,1998年全美授予传统研究型博士学位的人数约占全部研究型博士学位人数的92%。
应用研究型博士主要指向应用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博士(Ed.D.)、法学博士(L.Sc.D.)、公共卫生博士(D.P.H.)、工程博士(D.Eng.)等近50种类型,与传统研究型博士享有相等的声誉。学科群包括应用科学、科学与健康、社会工作、神学、教育学、现代语言学等。应用研究型博士学位的授予数量相对较少,1998年只占美国年授予博士学位总数的8%左右。
职业博士学位也称一级职业学位(First-professional degree),这一类型并不是真正的博士学位层次,而只是借用“doctorate”之名,实质上是取得某种职业资格的基本学位要求,代表的是最高层次的职业水平而非学术水平。职业博士学位与研究型博士学位之间是平行的,其培养目标不是定向学术研究,而是指向一定课程学习之后的职业实践,职业博士学位只在某些特定领域授予,如医疗按摩术、、医学、视力测定、疗骨术、制药学、足疗术、神学、兽医学等。
名誉博士(Honorary doctorate)通常授予成就显著和热心公共事业的人,如国会议员、政界要人、著名的科学家、著名演员等,有的私立学院常常将名誉学位授予那些捐赠或代为筹集大量资金的商人和一贯支持学校的宗教团体的牧师。美国大学不会把正式学位当作名誉学位授予,反过来,也不会把名誉学位当作正式学位授予。
根据美国中学后教育数据系统综合调查组对“博士学位”的定义,美国博士学位只认可传统研究型博士学位和应用研究型博士学位,第一专业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不计入正规博士学位之列。因此,美国有关博士数据统计均不包括第一专业学位和荣誉博士学位。
三、美国博士生培养机构
美国博士生教育与其主要培养机构——研究型大学密不可分。根据美国2000版《卡内基高等院校分类》,博士培养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博士/研究型大学-E类(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Extensive)”。这类院校要求至少在15个学科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在众多学位领域内提供高级培训。另一类为“博士/研究型大学-I类(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Intensive)”,这类院校必须至少在3个学科领域每年至少授予10个博士学位或在所有学科领域授予20个博士学位,在相对较少的尖端学科领域内提供高级培训。2002-03学年,美国高等院校总数为3796所,而博士/研究型大学261所,其中E类152所,I类109所。博士/研究型大学授予了绝大多数博士学位。据统计,2003年107所高校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占了总量75%,其中49所高校授予的博士学位占了总量的50%,此外,还有一些高校也获准授予至少一个以上的博士学位(例如2003年,硕士学位授予院校I类-Roosevelt U.授予6位博士,学士学位授予院校-Smith C.授予4位博士,专门学院-Hebrew Union C.授予1位,这几类院校共计约162所),但其博士学位授予量不到总量的3%。
四、美国博士生培养规模
2001-02学年,美国授予博士学位44160人,其中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物理、工程学科授予的博士学位数最多,并计划从2003-13年,博士学位授予数从4.33万缓慢增长至4.73万左右,博士生培养规模趋于稳定。
虽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未来的十年间,美国博士生培养规模趋于稳定,但学科之间却在不断发生着微小的调整与变化,2002-03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最多的学科群依次为:生命科学、社会学、教育学、物理和数学、人文科学、工程等。其中生命科学成为博士学位数授予最多的领域,与1998年相比,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数略有2%左右的下降,但物理学、工程、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数分别有较大幅度的下降(-11.6%、-11.1%、-4.5%),而教育和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数较五年前略有上升(0.9%和0.7%)。
五、美国博士生质量
1、高质量教育在人才培养及其成果的国际比较中最为突出
美国博士生教育无论是培养数量还是教育质量都雄居全球榜首。仅从培养机构实力和人才成就实力的国际比较来看,在2004年泰晤士高教增刊的全球最新大学排名中,前10名美国占7所;前20名中美国占11所;前50名中美国占20所,前100名中美国占35所。这些名校都是在美国市场竞争机制中靠教育质量取胜的博士/研究型大学,其科研能力和博士生培养量均无可匹敌。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AUTM)统计,自1980年美国颁布支持科技成果转让的《贝都法》以来,大学技术转让为全国作出了300亿美元的贡献,每年提供25万个就业机会,市场上超过1000种产品来自大学科研成果。而人才成就的实力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体现创新能力的诺贝尔奖。据2004年最新统计,美国有12所大学培养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数达189人次。从1901-2004年,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及经济学领域,557人次获奖者中美国占了252人次,占及经济学领域的45.24%,平均有83.73%的获奖学者具有博士学位,特别是在经济、物理、化学领域,具有博士学位者高达94%以上,其人才优势远远胜于其他国家,2000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数占传统毕业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为1.2%,每百万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3676,充分体现了美国博士人才的雄厚实力。
2、高质量教育的机制保障
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保持较高的水平虽有多方面的成因,如多元文化观念的沉淀与高等教育思想的探究指导、大学鼓励自由、创新、诚信的学术气氛等,但纵观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程,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不断发展而后来居上的美国博士生教育之所以拥有国际公认的高质量的博士生教育体系,拥有一大批能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博士生培养模式能对世界各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除了经济、科技、文化、生源优势、学术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外,最关键是形成了成熟的质量保障机制。
在外部环境中,自由、自主、竞争的办学机制促使各大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美国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办学自由,美国高校从学校宏观战略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细节的安排,从课程计划的制定到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都有不受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干预的自主权。市场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教师、经费而竞争,即存在着对消费者市场的竞争、对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对教育科研经费的市场竞争;联邦政府本着“卓越质量原则”,在政策与科研经费上的支持确保了博士生教育及其科学研究更多地与国家的需要和利益联系在一起,使博士生教育成为实现国家目的的一种手段和工具;非官方机构的质量评估不仅为求学的学生提供了可的信息、判断与选择指数,同时,也促使各大学客观地审视自身的培养质量和声誉地位,不断地加以改进和提高。如专业认可协会和地区性认可协会等机构对大学或学院整体资格的认可,对专业或学科资格的认可,由若干权威性较高的民间学术机构开展问卷调查评比乃至对大学分类或排名等;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机制为博士生在校专心攻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有奖学金或带津帖培训、助教金或助研金、特定资助金和助学贷款三大类,并有严格申请条件和审批标准。
在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机制中,有广泛的招生宣传与严格的入学筛选机制,首先通过服务性宣传来吸引学生报考,然后通过全面性考察来择录优生;培养过程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机制,在高水平的师资建设方面有广纳贤才的公开竞聘制度,“非升即走”的教师评聘管理制度,不留本校应届毕业生任教、避免“近亲繁殖”等不成文规定,以“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吸引人才;课程设置具有个性化与特色化,课程设置目标以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课程选择个性化,让每个学生能按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接受培养,课程设置特色之一是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二是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与科研训练中注重学生的研究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通过课堂教学启发思维、引导讨论、锻炼能力,通过导师指点下的科研训练使学生参与研究、博采众长;有学位的高标准与严把关,从对学位论文的撰写从选题要求、研究计划的审核、口试(Proposal Defense)、定期汇报与指导、论文评定标准都有标准与严格的程序与步骤;培养过程还有逐级考核的淘汰机制,期间通过课程和博士资格考试逐层淘汰不合格的博士生,最终只有通过了学位论文评定的博士生才能被授予博士学位。
六、美国博士生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博士生教育体系的优越性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在宏观方面,需要国家层次从几个方面创造条件:一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主导,政策与经费的支持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主要以质量与效益为衡量指标;建立社会评价与监督机制,促使高等院校的分化,从而产生一些研究型大学;二是使这些研究型大学及其它层次的大学之间形成竞争性的相互作用模式;三是继承和发展洪堡的思想并作为大学研究生院的正统观念,以培养创造性学术人才为目标;四是利用国家各类基金直接或间接支持大学的科学研究与博士生教育。而对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型大学的内部管理来说,优秀师资是研究型大学画龙点睛之笔。
各校对教师的选拔和聘用应有一套良好的竞争机制和考评制度,确保了师资队伍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科点的水平建设,提高博士生导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进一步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突出科学研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上,要把好人才选拨的入口关,全面考察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可发展性,择优录取。在培养过程中严格控制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益,通过课程学习中的测验和考查来督促博士生的平时学习,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最后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实行严格的淘汰制,首先根据课程学习成绩等情况进行一定的淘汰,再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对博士生的知识掌握进行全面的考核,淘汰未达标者,最后只有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最后一道关卡,才能获得博士学位,以体现博士学位的获取过程非同一般,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总之,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具有可贵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