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读本使用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8
内容提要:高中语文采用新教材后,配置了读本,关于读本如何使用的问题,是目前语文教师思考、谈论的主题。本文就新教材读本使用的原则及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
   
   (三)指导阅读《语文读本》要同教材结合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课内知识的迁移,而《语文读本》是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语文读本》,就不难发现,几乎教材中的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都能在《语文读本》中找到延伸点。这样就能较好地把课内知识同《语文读本》阅读有结合起来,既扩充了教学容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如教学《内蒙访古》,《语文读本》节的是其余部分,指导学生阅读后,就对这篇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作者撰写的这篇访问记所要表达的观的理解。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指导学生阅读同是选自《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并要求分析郑庄公人物性格。这样“一对一”的延伸,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四)指导阅读《语文读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当前,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渗透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季氏将伐颛臾》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读本》中的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和《五蠹》(选自《韩非子》)并探讨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对我国当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针有何影响。
   二、语文读本指导的方法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这套读本是多少年来,广大师生梦寐以求而求之不得的高质量的课外读物。它与教科书配合,分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先让同学们认真学习“说明”中:“阅读部分又包括延伸性的、鉴赏性的等几类。延伸性的,指那些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鉴赏性的,指那些文学作品,有助于同学们丰富底蕴、增进文学素养;知识性的,包括语言、文学、读写听说方法、思维方法诸方面,有助于同学们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读写听说能力。写作部分有作家创作经验和学生优秀作为等,有助于学生借鉴学习,提高写作能力。”这段内容,帮助他们认识读本的优秀之处,它不仅对中学生中学阶段语文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还以其知识的丰富性具有一定的珍藏价值,即使以后走上社会,也可以经常翻翻,终身受益。我们语文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宣传介绍这套读本,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激发兴趣的方法:1.语文课中增强点击《读本》的频率。在课堂上,经常穿插一些读本中的有关知识,并有意识地指出这些知识出自读本,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冲动。比如学习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在谈到鲁迅与白莽的关系时,我就朗诵了鲁迅评价白莽诗歌的那段著名的比喻:“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悠远之作都无从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许多同学听了之后眼睛一亮,这“一亮”中既有对这段优美的文字及其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饱满激情的欣赏,也有“鲁迅一向很吝啬褒扬的文字,却何以给白莽这个年轻的诗人那么高评价”的疑问,有些同学甚至拿起笔要求我用记录速度再朗诵一遍,以便他们能够记下来,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们这段话就在《读本》中。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恰当地点击《读本》中的精彩片段,并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暗示,就可以把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迁移到《读本》的阅读中来,学生也就会因为需要而主动进入《读本》世界。又如:我们可以把《语文读本》当作补充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有“秦晋之好”、“晋郑矛盾”等典故,在学习本文之前,我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了《语文读本》上的《晋公子重耳之亡》,学生在了解了“出逃、受土、醉谴、过郑、对楚、局秦”等历史典故后,就很容易理解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历史典故了。
   2.给《读本》编写导语。我们尝试师生合作给《读本》每一篇课文编一段导语,尽量体现零距离、新视角。举两个例子:
   《西安这座城》的导语:“有位外国朋友问我:哪一个城市最能代表中国历史?我告诉他是西安;三毛生前有人问她,大陆作家中最欣赏谁?她说是贾平凹。让我们看看三毛最欣赏的作家笔下最具有历史魅力的城市是怎样一个世界。”贾平凹,西安,单是看看作者和题目也许就让读者感到分量,但是我们的中学生朋友并不一定这么看,他们可能更欣赏三毛和金庸,那么好,这段导语就从三毛说起。
   《棋王》的导语:“阿里是蜚声天下的拳王,尽管后来患上帕金森综合症,但人们对他的崇敬之情愈加浓烈;泰森是当今举世闻名的拳坛霸主,他的战绩不亚于阿里,但他无法享受人人敬重的拳王美誉。为什么?读完《棋王》你会找到答案。”《棋王》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其中的人生哲理,怎样引导学生感悟哲理?我们就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拳王”导入。
   3.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如果说上面的方法对于那些阅读积累比较雄厚的学生来说略嫌浅薄的话,你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大的发挥才能的空间。除了让他们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作品写导语,我们每周还开设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在阅读交流课上给他们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有一次我们讨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我从阅读笔记上了解到陈杰同学对此很有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我就让他作了主题发言,他一口气谈了15分钟,不仅谈出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源流,而且把中国的选官制度与日本作了比较,从中分析各自的利弊得失,见解非常精辟,对同学很有启发,对我也是个:千万不要认为好学生都是“教”出来的,有时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积累和见解说不定让老师大吃一惊,这种丰富的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开发,不仅是“浪费”,简直可以说是“扼杀”。
   (二)、师生共读,有利指导
     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1、缺乏指导,不知如何读;2、老师没有布置,学生亦没有发自内心地产生自读的渴望和要求;3、学生不胜沉重的作业负担,无暇自读或重理轻文,不屑于一读。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语文老师应首先认识到,课外阅读不单单是学生的事,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而要做好阅读指导,老师必须先学生一步阅读读本。对于延伸性课文要及时安排学生阅读,例如讲完了教科书中的《窦娥冤》、《长亭送别》、《哀江南》等课文后,为了巩固已学过的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有关知识,就应立即布置《灞桥饯别》、《牡丹亭》等课文让学生去课外阅读。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笔记”与学生交流,这样我们对学生的三个“点”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了心中有数;我们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课就本周阅读的内容进行有深度的交流。因为个人的基础和阅读的感受不同,信息点、兴趣点、质疑点的具体内容都会有很大差异,大家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受到启发。
   而对于鉴赏性课文,学生一时没有时间阅读,可安排他们利用节假日时间读。鉴赏时也不必面面俱到,或词语运用的不可替代性,或作品中意象凝聚着丰富的情感,或修辞使用的恰到好处,或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谈作品的思想内容等,一篇文章抓住一点就可以了。对于那些知识性的课文,除了一般性的了解之外,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运用,如有关写作知识的阅读文章就是如此。师生共读可以及时地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高阅读质量;也可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我认为该项工作十分重要,老师不管工作多么忙,都应该坚持下去,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三)、认真准备,加强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无计划的、随心所欲的阅读,都有可能流于形式;同样,无计划的处理读本,也会使读本形同虚设。 这里所说的计划,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计划是指教师就读本内容对学生所作的时间安排、顺序编制、阅读方法及交流反馈的指导和督促,学生计划则包含阅读读本的时间安排及对读本内容的筛选归类、重点设定等。 教师在课外阅读中承担辅导的责任。这种辅导,既不是事事亲临指导,也不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其实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导。
    教师要结合课内的教学进度,制订一份指导计划,分清先后慢急,重点次点,并注意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我们的工作才可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老师在指导阅读时一定要防止打无准备之仗,要杜绝虎头蛇尾,一曝十寒的情况出现。无论课内的教学任务有多重,自己有多忙,都要坚持按计划行事,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阅读任务,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前功尽弃,才可能取得较为圆满的效果。
   如何指导高中学生阅读《语文读本》,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态度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指导学生力求读好《语文读本》,用好《语文读本》,以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