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金花 时间:2010-08-17
摘要: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作为一名教师,其职责并不在于只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更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程;化学教学
        情感教学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在于唤醒每一颗学生的心,用爱去滋润,用真诚去开启,师生情感融洽,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一、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许多教师没有真正去领悟学习。有些教师,甚至有些资深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都相当不错,课也讲得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也很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辛苦地去为学生加班加点。但尽管如此,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承认,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样的,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教育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这一现象在特别突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几乎就为“零”,再加上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如果教师不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将毫无意义。化学教学更是如此,新课程中有许多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这些生活情境当中,就间接把情感教育渗透到了化学教学中了。
  二、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如果说化学教学是长身体(知识)的骨骼和肌肉,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
  首先说说教书的目的,虽然学生读书是为了自己,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读书就是为了教师和父母。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这样想想:学校在评价一名教师的时候,比较注重你所教的那门学科的分数,这个分数就是学生的成绩,所以学生学习的目的确实和我们教师是分不开的。与其和学生争论一番,还不如通过情感教育去激励他、唤醒他、鼓舞他、感化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一般是他一定会把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时候不用你去多说,他都会非常自觉地去完成教学任务,死心塌地 “帮”你读书,那你何愁所教的学科会考不好呢?
  要说育人的目的,在平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之中,已经润物无声了!其实化学课就好比是一块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倾注自己的情,倾注自己的爱,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花儿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正因为情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和发展的,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1)利用生动的小故事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例如讲氯气时:某地一位家庭主妇在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因抢救无效于半小时后死亡。法医经过解剖得出结论:该主妇死于氯气中毒。原来,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她把“洁厕灵”和“漂白粉”混合使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洁厕灵”和“漂白粉”两者混合会产生Cl2?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氯气的学习设下伏笔。
  (2)利用精彩的插图或图片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的几幅拟人化的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以及得失的关系;我们都很熟悉的“蔗糖变黑面包”的实验用课件展现给学生,这些插图既表述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同时又把学生的思维从狭小的课堂引向广阔的化学世界,创设了学习化学的情景,学生由此在教师的引导下,踏上学习探索化学的道路。?
  (3)通过实验或问题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精心设计实验活动是课堂上创设学习化学情景的最有效手段。如对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概念的介绍,采用两个演示实验:当学生接触到镁条与盐酸反应的试管发热,而粉末状氢氧化钙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使小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有利于对概念的理解。?
  (4)通过组织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   
  课外活动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限制,它有利于因材施教,特长,有利于开阔视野、发展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2.通过研究教材,改革教法,深化学习化学的情感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在的情感因素,设计课堂教学的情感“景观”。例如讲原电池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伴随在你身边的,你较熟悉、亲切而离不开的“朋友”——电池。然后让学生谈论自己对“朋友”的认识,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为学习准备情感认知和情感行为,也为学习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新课开始,指出学生对“朋友”认识不全面,与学生一起评价归纳,探讨如何构成,有哪些特性呢?用实验方法去探究,而且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制作水果电池,感受当苹果、橘子变成电池时的那份喜悦。学完后还告诉学生:我们的“朋友”,它会污染环境,我们有使命去保护环境。课外作业包括调查废旧电池污染,收集有关资料,出一期原电池知识的黑板报,为学好化学播下种子。
  教师对情感教学的精心设计,让每一堂课如一出好剧,群情振奋、高潮迭起。教师的每一段讲述、每一个实验、每一个启发性问题,甚至每一个动作,都能对学生的学习作“正牵引”,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一定能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3.通过多渠道的评价方式渗透情感
  新课程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化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比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一帮一情况反馈、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建立化学成长记录袋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化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化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化学教学的感染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