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比拼谁赢在未来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看起来很美
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十大“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昆山以全票入选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同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视察了昆山,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以全国0.01%的土地,聚集了全国2%的外资,1/9台资;全国0.0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0.3%的GDP和1.3%的进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22个省。目前,昆山每天引进的境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实现的出口贸易超过1000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这三个1千万体现了昆山经济的速度,体现了昆山的巨大竞争力与经济综合实力。目前,昆山的经济规模和城镇体系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中等城市以上的水平。
其实,昆山只是中国十强县的代表之一。数据显示,2004年,十强县以全国0.1%的国土面积和0.7%的人口,创造出全国3.6%的GDP,平均GDP超过全国大部分地级市,共实现GDP5000亿元、财政收入606亿元、上交税收349亿元。2004年十强县平均GDP增速18%,平均财政收入增速21%,“全国走一步,十强走两步”。与此同时,十强县一年便给本县域以外地区提供了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出口总额39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6%,平均实际利用外资4.2亿美元。事实上,已成为县域经济乃至中国经济的排头兵。
时代的宠儿
大器早成的顺德,作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便广为人知。其最初的出道,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初“立县”的政府导向。当时,政府倡导、银行贷款、整合社会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培育了一大批上规模的品牌,与之相匹配的是,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走在全国前列。1992年,顺德作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验区点后,在全国率先进行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综合体制改革,“靓女先嫁”,政府扶持起来的一批企业率先走向市场,于是,“美的”、“科龙”、“格兰仕”等以家电为代表的“顺德制造”蜚声全国,顺德也随之步入黄金发展期,成为当时全国县域经济的一个“标杆”。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当“顺德制造”风靡大江南北之时,昆山即便在苏州地区6市县中也排不上号!事实上,在那种特定大背景下,才蹒跚起步的以自费办开发区为特征闯出一条“昆山之路”,突飞猛进的大气候还不成熟。真正使昆山赶上顺德的,是近十年乃至近五年来,昆山人善借千载难逢的“天时”,抢抓不可复制机遇的结果,十年辛苦不寻常!有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顺德专门组织党政代表团去昆山参观,回来后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云贤坦言,顺德马上就会被昆山赶超。因为,在经济总量、经济增速、招商引资等7个主要经济指标上,昆山已高于顺德!
区域的博弈
在改革开放初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珠三角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大工厂,再加上香港向广东的输血,广东一时间成了世界工厂,而顺德也变成了佛山下面的区,使其经济长期以来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但是随着香港输血功能的降低,外资的北移,广东经济的增速也渐渐变缓,连续保持了多年第一的顺德逐渐今年被后来者超过,与此同时,曾经作为第二名的南海也滑落到了第六名。
进入新世纪,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开始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领头羊,受益于上海直接辐射的昆山,顺势崛起也在情理之中。昆山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外商投资产出的高回报地区。从这次全国10强县的席次中江浙十中有八,便不难窥见其端倪。在即将公布的全国百强榜中,浙江有30个县(市、区)上榜,江苏有18个上榜,加起来近“半壁江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长三角风头正劲。
尺所长与寸所短
一“业”独大与一“资”独大。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顺德“成也家电,败也家电”。这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一个事实:顺德在产业布局上,遭遇了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双刃剑。据统计,在顺德整个经济总量中,工业占了70%,而家电、信息占整个工业的71%。应该承认,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就了顺德的辉煌。但随着家电行业利润日益减薄,无形中影响了顺德的整体竞争力。
相对而言,通过多年来刻意营造的“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和投资环境,使昆山成为外商投资的乐土,引进外资的速度与规模一直令人惊叹。大致平均每天落户外资企业1.5家,每天合同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每天实现自营出口额1000万美元。其中,台商投资尤为突出。累计合同台商投资为55亿美元,到账台资27亿美元,约占江苏省的1/4,全国的1/10。截至2004年底,昆山累计批准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360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亿美元。也正是依托外资的滚雪球效应,昆山迅速崛起并后来居上。
“内源经济”与“外源经济”。从总体上看,“顺德模式”以内源型经济为主,民企多,本土企业多,名牌企业多,顺德的自己名牌就有:美的,格兰仕,科龙,万家乐,容声,万和,等等,还有著名商标26个。为改变其“内源型经济”模式所造成的吸引外资方面的滞后,近年来顺德也在努力进行“补课”,最明显的一个标志是,顺德专门在区内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设立欧美工业区,定向招商,而一批大企业也开始与国际大企业合作,尤其是核心技术方面。但终究不敌昆山。
“昆山之路”则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外资促使昆山经济发展实现了三级跳。第一次是1984年至1991年,自从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