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石阡县土地资源现状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大军 时间:2010-08-12

  关键词:土地资源 现状 问题 对策 石阡县
  论文摘要:介绍了石阡县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对策。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隶属铜仁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等12个民族。2005年末总人口39.06万人。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铝、石英石、高岭土、重晶石、大理石、优质石灰石、石煤等。森林面积8.94万hm2,森林蓄积量190.25万m3,森林覆盖率达4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的重要资源,又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加之利用不合理,一方面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土地资源却被闲置,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地力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因此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必须以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按照节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石阡县土地资源现状
  
  据石阡县国土资源局2000年统计,全县土地面积216516.67hm2。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糊土、山地黄壤等6个类型,17个亚类,40个土属,102个土种。
  
  1.1 耕地 2000年末(下同),全县有耕地面积54707.71hm2,其中灌溉水田1141.66hm2,望天田17577.67hm2,旱地25988.38hm2。
  
  1.2 园地园地面积为818.64hm2,其中果园186.95hm2,桑园16.27hm2,茶园613.79hm2。其他园地1.63hm2。
  
  1.3 林地 林地面积为112 791.21hm2,其中有林地68049.14hm2,灌木林地32880.78hm2,疏林地6359.31hm2,未成林地5493.53h2。迹地4.75hm2,苗圃3.7h2。
  
  1.4 牧草地 草地面积为14635.34hm2。其中天然草地14631.97hm2,改良草地0.05hm2,人工草地3.32hm2。
  
  1.5 住宅及工矿用地 住宅及工矿用地面积为7121.61hm2,其中建制镇221.9hm2,村庄6587.83hm2,独立工矿104.77hm2,特殊用地207.11hm2。
  
  1.6 用地 交通用地面积为973.54hm2,其中公路用地468.49hm2道路505.05hm2。
  
  1.7 水域用地 水域用地面积为2607.04hm2,其中河流面积1313.29hm2,水萍面积81.85hm2,坑塘面积134.58hm2,滩涂359.38hm2,沟渠709.51hm2,水工建筑物8.43hn2。
  
  1.8 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12861.65hm2,其中荒草地1513.37hm2,裸岩石砾地6647.55hm2,田土砍4700.73hm2。
  
  2 利用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石阡县在利用土地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调整,其结构和布局总的来说是合理的,但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以下问题。
  
  2.1 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据《贵州年鉴》登载。2005年末石阡县耕地面积为2.03万hm2,总人口39.06万人,即人均耕地面积为0.052hm2,比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41hm2低0.039hm2。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是不可避免,再加上人口数量的增长。所以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2.2 土地利用粗放、土地生产力低 在耕地资源较少的情况下,低效益利用土地的方式依然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一方面一些好的土地资源被过度开发,另一方面在山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大部分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全家人都出门打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妇、幼等弱势群体,造成山区土地无人耕种或者粗放耕种。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冬闲田、轮修地,以致耕地复种指数低。
  
  2.3 水土保持难度大 石阡县自2001年被列入国家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到2005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hm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原因,治理水土保持的工作难度仍然很大。
  3 可持续利用土地的对策
  
  3.1 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因为,控制人口增长可减少对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各项建设等对耕地资源的占用。世界粮农组织(FAO)规定的人均耕地面积的警戒线为0.053hm2,这是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正常与持续的基础。而石阡县2005年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052hm2,低于FAO规定的警戒线0.001hm2。
  
  3.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承包责任制 自从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到户后,人们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三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时为了分给的土地达到平衡,导致土地过分分散,从而造成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弱、先进的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关部门应根据具体情况,在不改变土地权属、利用方式的前提下,按照“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取土地转包或联合经营等方式适度规模经营,使的土地能够转移到愿意种田、能种田人的手中,以使土地增产、增值。
  
  3.3 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耕地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耕地是决定粮食与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第一要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保护耕地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民以食为天”,没有耕地就谈不上“食”,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加强对土地用途的审批、监督和管理。
  
  3.4 改变闲置地的利用方式 石阡县未利用的土地面积较大,因此改变闲置地的利用方式是必要的。一些闲置的土地资源经过简单整理后,可以移作它用,以提高土地生产力。如在冬闲田、轮修地种植其他作物;路边、河边被闲置的零星土地可以种植树木,从而变成护路林、护岸林、农田防护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