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有制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2
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特殊重大意义
(一) 巩固和强化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进行新型社会管理的前提是必须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由“工人阶级……执掌政权的形式”,即新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公有制形式的社会管理把一般经济管理和社会统筹的管理协调好,以便向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二)坚持公有制关乎国计民生和千秋大业
从1978年到2007年,我们创造了年平均实际增长9.8%的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加强国防建设,处置突发事件,改善人民生活,需要增强国家宏观调控,公有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我国人口、社会、环境增长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在任何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都可能出现,并不是公有制带来的,而恰恰相反,从国情出发,政府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才能切实解决好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
(三)从公有制与其他国家经济制度的比较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俄罗斯为例,与1990年相比,20世纪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52%(1941年—1945年仅下降22%);工业生产减少64.5%;农业生产减少60.4%,卢布贬值42000倍,消费价格上涨170万倍。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增长一直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高于出生人数0.5—0.7倍,人均寿命降低,70岁降到64岁,男人降到58岁以下。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罗斯几次民意调查证明,认为苏联解体造成悲剧性后果的人分别占被调查者的77.1%,73.5%和72%。显然,大多数俄罗斯人对十多年来俄罗斯社会的发展状况不满意。
二、公有制壮大和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从社会总资产来看,2006年私营经济总资产为7.5万亿,个体经济6517亿合计8.15万亿;2006年国有工商业企业总资产为29万亿,此外国有商业银行还有资产27.46万亿,如果加上国有自然资源和公有土地的资产就大得更多,非公有经济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即使加上外资也远不能与公有资产相抗衡。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正确判断认识什么是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在公有制范围内,对生产资料的支配、使用以及由此取得的收益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的意志和需要。
(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确界定公有制的范围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准确如实地将这部分公有成分纳入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之内有助于正确界定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助于更大胆地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条件下,只有强调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才能真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三)巩固和发展公有制,努力开拓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根据社会化生产规律的要求,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范围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要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参股的混合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实现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关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综述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