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涛 刘运华 时间:2015-01-02
  摘要分析了秦巴山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生产发展目标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玉米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生产;存在问题;对策;秦巴山区
  
  秦巴山区地处北亚热带的秦岭与巴山之间,以山坡地为主,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是全国十大片经济贫困区域之一。玉米是秦巴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3%左右,占粮食总产的32%左右。现对秦巴山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1玉米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自然条件差
  该区域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变化迥然,气温受海拔高度影响垂直变化明显,区域内海拔170.0~2 964.6 m,相对高差2 700 m。日照时数为1 600~1 800 h,日照率36%~42%,尤其是中高山区,春秋多雾,日照严重不足;耕地分散、坡度大;土层相对较薄,坡陡,土地质量差。
  1.2缺乏适应性强、多抗的优良杂交种
  秦巴山区生态区域性很强,垂直气候差异较大,近70%的玉米产区分布在土地贫瘠、低温寡照、雨量分配极不均匀的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秦巴中高山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一般外来的玉米杂交种在中高山区很难得到推广普及,仍有少数农民种植农家种,限制了外引优良杂交玉米品种产量水平的发挥和广泛推广[1]。玉米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是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体现。据科学家估算,玉米品种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起20%~30%作用,还有2/3的是人为地规范化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实现的。同时,玉米虽是少有的C4植物,光合效率高,但是光照严重不足,使其潜能无法正常发挥。因此,根据秦巴山区特殊的生态类型,针对当地、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育种目标,重点解决多抗、耐瘠、耐低温、耐阴湿问题。
  1.3种植偏稀,群体密度低
  秦巴山区多为缓坡地,耕地质量差、肥力不足,种植密度低,一般都在4.5 万株/hm2以下,而平原区都在5.25万株/hm2以上。玉米的产量主要是由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素构成。而在构成玉米产量的3个因素中,以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产量提高,首先是有效穗数增加的结果;有效穗数增加,就必须增加群体株数。因此,在肥水较好的条件下,只要适当增加株数,即可取得相应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