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螟的危害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吴敏 薛丽静 李丽 刘兴凤

  摘要总结了向日葵螟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原因及规律,并针对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向日葵螟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向日葵螟;危害;防治
  
  近几年,由于向日葵螟的危害,使黑龙江甘南、牡丹江,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吉林省东部等地区的葵花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2008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虫食株率达80%,虫食粒率也在20%以上;2009年扎兰屯市成吉思汗监狱的一块农田受害严重,被害率达60%;2009年吉林省长白山近区葵螟的虫食株率达50%以上,向日葵螟已成为向日葵栽培中的重要害虫之一,为减少其造成的损失,现将其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
  向日葵螟(Homeosoman nebulella Hübner),简称葵螟,成虫灰褐色,体长8~12 mm,翅展20~27 mm,前翅狭长,近中央处有4个黑斑,成虫静止时,前后翅紧贴体两侧,与向日葵种子很相似;卵乳白色,椭圆形,长0.8 mm,宽0.4 mm左右;幼虫长约18 mm,淡黄灰色,腹面浅黄绿色,背面有3条暗色或淡棕色纵带,头部淡褐色;蛹长l0~12 mm,黄褐色;茧,梭形,丝质,长12~17 mm,可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2种。危害较重的地区,在一个葵盘上幼虫可达30~50头,最多达130多头[1]。平均籽粒虫食率20%左右,最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其以幼虫为害为主,主要为害花盘、萼片和籽粒。幼虫蛀入花盘吃掉种仁,并蛀成许多隧道,还将咬下的碎屑和粪便填充隧道造成污染,遇雨后造成花盘及籽粒发霉腐烂,严重影响葵花产量和质量。
  2生活习性
  吉林省向日葵螟1年发生1~2代,为害向日葵的主要是第1代幼虫。以老熟幼虫做茧在土中越冬,越冬后于7月上旬开始咬破越冬茧皮,在1~2 cm的表土层做新茧,随即转入前蛹期,幼虫吐丝做茧经2~3 d后化蛹,蛹期6~7 d。成虫在7月中、下旬陆续出现,羽化盛期为7月末至8月初(葵花盛花期),成虫昼伏夜出在花盘上取食花蜜,交配产卵。卵多散产在葵花花盘上的开花区内,在花药圈内壁最多,其次是花柱和花冠上。产卵盛期在8月上旬,卵期3~5 d。幼虫有4个龄期,l~2龄幼虫啃食筒状花,3龄后沿着葵花子实的排列缝隙蛀食种子,将种仁局部或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深蛀花盅,把花盘咬成很多隧道。幼虫为害时,在花盘子实上吐丝结网粘连虫粪及碎屑,状如丝毡,据此可识别葵螟为害。被害花盘遇雨后多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2]。第1代幼虫经19~22 d老熟,从8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幼虫吐丝脱盘潜土做茧越冬,少数幼虫在8月末9月初化蛹,羽化为成虫,在晚开的葵花盘和分枝花上可见到第2代卵和幼虫,但不能越冬,相继死亡。
  3发生原因及规律
  3.1与环境湿度有关
  在7—8月雨量充足的条件下有利于葵螟的产卵和孵化,所以发生严重。
  3.2与播种期有关
  早播的向日葵由于开花期早,一般赶在8月上旬,此时正与向日葵螟产卵期高度吻合,受向日葵螟危害严重;晚播的向日葵花期推迟,受向日葵螟的危害减轻或不受危害。
  3.3发生规律时间线
  越冬茧于7月上旬化蛹(6~7 d),后经15~20 d的羽化,于7月下旬可见羽化成虫,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期3~4 d),8月中下旬是为害盛期,8月下旬开始化蛹(12~16 d),羽化为当年1代成虫,9月中旬2代幼虫发生,危害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