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凌志祥 刘颖珊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广东省兴宁市利用冬闲田免耕覆盖稻草种植马铃薯的栽培特点及栽培技术,以为该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种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栽培特点;栽培技术
  
  兴宁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霜期短,有利于冬种生产,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能充分利用10月底至翌年3月初的照光资源,增加种植1季作物,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门路。近年来,兴宁市农业局分别在水口镇达新村、径南镇、合水镇负荷村建立冬种马铃薯示范基地,推广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栽培,即在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的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薯,然后覆盖稻草,开沟成畦,配合适当的肥水管理,收获时将稻草扒开,在地上捡薯。2010年3月经梅州市科技局、农业局专家组现场验收,平均产量达30 t/hm2,按市场价1.50元/kg计,可收入4.5万元/hm2,除去成本,纯收入2.55万元/hm2,达到省工、节本、增效的目的,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其栽培特点及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特点
  1.l争时间抢季节
  冬种马铃薯采用该项新技术,在晚稻收割后可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立即开沟作畦,播种马铃薯,10月底至11月上旬晚稻收割后即可抢晴播种。
  1.2减轻劳动强度
  该项新技术耕作时改翻耕为免耕,只需分畦开沟,把开沟铲出的土在畦面上稍做平整;下种时改种薯为摆薯,将种薯直接摆放在畦面上,盖上稻草即可;在马铃薯生育期间不需除草及中耕培土;收获时改挖薯为拣薯,拨开稻草就能收薯,极少数薯块扎入土层也只要轻轻一拉便可拔出。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一般每天可节省用工150个/hm2左右。
  1.3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新技术在收获时还可分期采收,即将稻草轻轻拨开采收已长大的薯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薯块继续生长,既能选择最佳薯形,及时上市,又能有较高的产量,提高总体经济效益。与普通栽培技术比较,一般可增产30%左右。由于可提早收获且收获时薯块带土少、色泽光亮、破损率低、商品性好,比普通栽培马铃薯销售价格高;节省工日,不需施用除草剂,也不需施农药防治病虫害,可降低生产成本[1]。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宜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较好、易灌易排的田块,忌用易涝低洼地种植,对土质要求比常耕法宽松,砂壤土、粘壤土都适宜种植,一般选用晚稻收获后的冬闲田种植。
  晚稻收割后趁土壤仍湿润,抓紧时间整地,分畦开沟,畦宽1.2 m,沟宽30 cm左右;沟的深度按沟的用途以及沟泥用途来定,排灌、人行兼用的沟深20 cm左右,环田沟深挖约30 cm,人行沟深10 cm即可。一般排灌沟和人行沟相间开挖,将挖起来的泥土敲碎并均匀地铺在畦面上,畦面做成弓背形,以利于排除畦面积水[2]。
  2.2种薯处理
  种薯选用脱毒种薯“粤引8358”,属早熟种,全生育期100 d左右。脱毒种薯购回后,立即分散贮藏。将种薯置于室内阴凉、干燥、通风处均匀摊开,严格挑除病烂薯。
  为了保证种薯的含水量及生活力,合理利用种薯,在种植前1 d进行切块。切种原则:尽可能利用顶端优势,保证每个切块有1个芽眼,每个切块在25 g左右,减少切口面积。具体切法如下:先从薯块的脐部横切,然后将切口贴于板面切第2块,循环此步骤,直到切完。一般50 g以内的种薯不用切块。薯种切块后,用石膏粉混多菌灵等混合剂拌种(每50 kg种薯可用石膏粉500 g混合50%多菌灵30 g),形成保护膜,防止伤口感染。
  马铃薯在收获后有40~50 d的休眠期(不同品种休眠期各异),凡未萌发的种薯都要进行催芽,若直接播种会导致出苗不齐的现象。针对未萌芽切块,用4%赤霉素(九二○)乳剂1 mL对水500 kg,将薯块浸泡5~6 s后捞起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