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农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吴旭银 周正友 赵桂强

  摘要介绍了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连粳7号在大中农场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中农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7号由通育124生产田选择自然变异株经系统法选育而成,栽培产量表现突出[1]。现将连粳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中熟品种,生育期136 d,株高95~100 cm,株型中散适中,茎叶浅绿色,主茎13~14叶,穴有效穗25个,分蘖力强,剑叶长度为中。穗长20cm,中散穗型,主蘖穗整齐,主穗粒数180~210粒,平均穗粒数120粒,着粒密度中,结实率90%~95%。长椭圆形粒,籽粒黄色,具稀短芒,千粒重22.3 g。
  1.2米质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结果:糙米率83%,精米率76%,整精米率69%,粒长4.9mm,长宽比1.8,垩白率5%,垩白度0.5%,透明度1级,碱硝值7.0级,胶稠度82 mm,直链淀粉含量18.7%,蛋白质含量7.4%。
  1.3产量表现
  2002年省预备试验平均产量8 581.5 kg/hm2,比吉玉粳增产7.5%;2003—2004年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8 089.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3.4%;2002—2004年平均产量8 253.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4.8%;200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71.0 kg/hm2,比吉玉粳增产0.2%。
  2栽培技术
  2.1种子准备
  选晴好天气晒种2~3次,用比重1.08 g/cm3的盐水进行选种,并用16%恶线清400~600倍液浸种48~72 h。
  2.2培育壮秧
  2.2.1精制苗床。精制苗床,抓好“三要”:一要早,干整机开沟的,抓住有利天气早开沟,利用雨后多次验平;二要平,挑高补低,确保秧池格内高差≤2 cm;三要畅,秧池沟系要深,确保排水通畅,利于秧苗旱育,促苗老健,提高抗逆性[2]。
  2.2.2科学育秧。采用塑盘育秧,每盘3 500株,盘落谷量120~130 g。播后半旱控水,促进长根;对营养土培肥不足的适当补施肥料,做好秧田期病虫草防除。超龄秧将导致大田有效分蘖叶位减少,加速大小苗分化。尤其是无纺布育秧,后期布内气温比露天育秧高、生长快,超龄危害会加重,所以应严格控制秧龄在13~18 d。此时秧苗2.5~3.5叶,苗高12~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