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农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方青 钱正林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大中农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大中农场;发展方式;做法;存在问题;对策
  
  大中农场发挥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优势,用足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配置,着力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努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1大中农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做法
  1.1效益优先,推进农业“三化”建设
  一是产业化。调整种植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扩大杂交制种稻面积逾133.33 hm2,适度种植玉米和蔬菜,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种子管理办法》,出台种子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努力将种子公司打造成能够引领农业提质增效的龙头企业[1]。积极实施“低档米做盘子,中档米做利润,高档米做品牌”的经营战略,优化水稻品种结构,保证优质稻种植面积,做大做强稻米加工业,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二是工业化。探建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体系,用工业技术手段管理农业,彻底改变农业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制订阶段任务和质量标准,规范过程管理。积极制订水稻生产技术规范管理办法,为农业生产工业化探路指航。三是生态化。稳步发展林业,优化林网、林带布局,扩大优质林木比例,提高活立木蓄积量,构筑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持年出栏生猪万头的养殖规模,在充分利用下脚粮的同时,将有机肥料回馈种植业,建立生态化的良性循环。减少化肥施用,控制农药使用[2-3],切实履行粮食安全的社会责任,逐步扩大有机稻面积,稳步发展有机农业。
  1.2科技兴农,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不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计划投入80万元,引进徐稻5号等多个高产新品种,促进高产高效。深化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四字技术”和大小麦栽培“八字技术”,提高无纺布秧池隔离覆盖基质培育壮秧推广力度,示范推广杂交制种水稻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积极应用生物降解剂、生物菌肥、活力素等有效改善水稻品质[4],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注重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公司确定和实际生产密切相关的11个应用性科研课题,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领衔攻关,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完善符合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的农业技术体系。年内计划投入258万元,为各类科技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转化成为科技兴业的催化剂。三是努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发展农业产学研联盟,争取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支持,在生产关键环节聘请专家做针对性指导,给技术人员讲课。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争取将农业科技中心打造成示范单位,进入省科研院所名录。认真调查研究病虫草害发生和发展规律,有效指导防治防除;提高中长期气象预报水平,搞好土壤肥水的监测,为生产科学决策及时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