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芦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王友军 吴同刚 崔慕华

  摘要分析了丰县芦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期纠正错误的做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为芦笋丰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芦笋生产;存在的问题;江苏丰县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起源于地中海沿岸。丰县于1978年从美国引进试种,栽培面积曾达6 666.7 hm2,现稳定在4 000 hm2左右,是江苏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出口基地,是丰县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笔者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农户在芦笋生产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习惯重复一些看似正确、其实很不妥当,甚至有害的农事操作。这些认识误区和习惯操作已经成为制约丰县芦笋“二高一优”发展的瓶颈,严重的造成灾害性毁园现象。因此,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采取有效的对策,提倡科学种植,是降低芦笋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和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1-2]。纵观芦笋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选用问题
  目前,仍有部分农户选用已被国际芦笋界称为“垃圾品种”的一些退化品种如“玛丽·华盛顿500”、“UC800”等,而不选用采用高科技手段——双因子无性杂交组合育成的同质型杂种1代品种,如格兰德(Graned)、阿特拉斯(Atlas)等。据多年多点试种,格兰德(Graned)F1、阿特拉斯(Atlas)F1、阿波罗F1等品种杂交1代芦笋采笋高峰期日采笋量逾50 kg,较常规品种增产3倍,年均收入增加5 000元以上。国外进口杂交品种抗病性一般不如国产杂交种,而且进口杂交品种,假种子多,农户在购种时一定要谨慎。
  2土壤选择问题
  芦笋适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砂壤土。而有些笋农不加选择,在重沙碱薄地、果园树林间隙、沙性大或淤性大及无灌水条件的坡地,以及前茬为芦笋、果园、桑园、葱科类作物的土壤上种植,导致芦笋长势差、病害多、嫩茎起产晚、劣质笋多、商品率低、效益上不去,大大挫伤了笋农种植和管理的积极性。
  3整地定植问题
  芦笋是多年生作物,一经定植,土地则无法再全面耕翻。因此,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定植之前一定要进行多次翻犁深耕整平,保证土层深厚。而许多笋农贪图省事,不按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实施,结果整地质量不过关,影响芦笋生长。
  4肥料使用问题
  芦笋的施肥不仅是为了补充各种营养元素,还起着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创造适于芦笋健壮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的巨大作用。纵观芦笋的一生,科学、合理地施肥应分为3个阶段和4类施肥。3个阶段即育苗期、幼年期和成年期,4类施肥(主要是成年笋田)即催芽肥、壮笋肥、秋发肥和冬腊肥。而不少笋农按照常规作物的施肥方式进行芦笋施肥,往往施肥总量偏少,有机肥数量偏少,偏施氮肥,氮、磷、钾肥比例普遍不协调,微量元素肥料不施用,致使芦笋根株营养发育不良,抗(耐)病能力下降,嫩笋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收入严重下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