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桑植县蔬菜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碧霞 时间:2015-01-02

  摘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方法,分析了桑植县蔬菜产业现状、潜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蔬菜产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优势;问题;发展思路;湖南桑植
  
  为切实推进桑植县蔬菜产业科学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使蔬菜真正成为产业扶贫的优势产业,根据桑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开展“科学发展与打造产业和生态文化精品,构建活力帅乡魅力歌乡”大调研活动的具体要求,县蔬菜办组织力量,深入蔬菜重点乡、村、组及龙头企业、蔬菜产业合作组织、蔬菜大户,广泛征集意见,就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桑植蔬菜产业科学发展进行总结。
  1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桑植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3 666.67 hm2,自200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县蔬菜办的正确引导下,全县商品蔬菜发展较快,其中2005年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666.67 hm2,2006年800 hm2,2007年933.33 hm2,2008年1 093.33 hm2,2009年1 146.67 hm2,全县商品蔬菜基本形成了以“高山蔬菜”、“订单蔬菜”、“城镇蔬菜”为骨干的蔬菜产业格局。基地主要分布在白石、西莲、天星山、澧源镇、洪家关、利福塔、桥自弯、凉水口等20个乡镇。商品蔬菜生产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订单+农户+标准化生产”及农户自产自销等模式运作,全县现有蔬菜龙头企业2家(永丰公司、天星农牧公司),蔬菜生产大户9个,对全县商品蔬菜发展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商品蔬菜种植规模仍然很小,商品蔬菜所占蔬菜生产总面积比例仍然很低,蔬菜生产效益不够稳定,蔬菜在全县还没有真正形成优势产业。
  2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
  桑植县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境内山恋重叠,地貌类型多样,海拔呈梯度发展,位于西北方向八大公山斗蓬山海拔1 890.4 m,为全县第一高峰。位于东南娄水出口的竹叶坪乡柳杨溪海拔154 m,与北部八大公山遥相呼应,全县整个地势呈北高南低,垂直差异大,梯带气候十分明显,非常适宜蔬菜产业的立体发展。
  根据全县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的差异规律及各类生物对生态条件的适应范围,全县可分为低梯带、中梯带、高梯带3个梯带区。低梯带是指海拔500 m以下地带。地处南部丘陵及河谷沿岸的岗坪区,可利用耕地面积为8 994.2 hm2,主要土类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6.0~16.5 ℃,≥10 ℃活动积温4 800~5 200 ℃,年日照时数1 340 h,无霜期275 d,降水1 400~1 600 mm,如陈家河、凉水口、两河口、廖家村、上洞街、利福塔、澧源镇、瑞塔铺等乡镇。低梯带区域光热资源丰富,对喜温喜光蔬菜生长有利。中梯带是指海拔500~800 m地带。可利用耕地面积8 945.46 hm2,土壤一般为黄壤。年平均气温15.0~15.6 ℃,≥10 ℃活动积温4 520~4 800 ℃,年日照时数1 000~1 100 h,无霜期250 d,降水1 500~1 700 mm,如官地坪、麦地坪、桥自弯、龙潭坪、五道水、细沙坪等乡镇,中梯带区域光热资源比较丰富,适应各类蔬菜的生长。高梯带是指海拔800 m以上的地带。可利用耕地面积8 181.9 hm2,土壤为黄棕壤,年平均气温12 ℃,≥10 ℃的活动积温3 200~4 520 ℃,年日照时数900~1 000 h,降水1 600~2 300 mm,无霜期220 d,如八大公山、四门岩、五道水、天星山林场、白石、西莲等地,这一区域光热资源不足,冷凉气候明显,最适宜喜冷凉气候蔬菜生长。
  3蔬菜产业发展定位
  3.1高梯带
  根据高山夏秋冷凉小气候特点,可大力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将秋冬生产的蔬菜,在高山进行夏季反季节生产,如白菜、萝卜、甘蓝、花菜、莴苣等秋季才能生产的蔬菜。也可大力发展喜温而不耐高温的蔬菜,如夏四季豆、夏黄瓜等蔬菜。全县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潜力巨大,但因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品商品率低、交通运输条件差、龙头带动力弱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县高山反季节蔬菜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3.2中梯带
  中梯带区域光热资源比较丰富,适宜各类蔬菜生长,但要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红线椒。指在海拔600~800 m区域,发展红线椒具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为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是大力发展加工蔬菜。适于加工的蔬菜有甘蓝、芋头、生姜等蔬菜。加工蔬菜追求的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不是上市的迟早。三是大力发展蔬菜种子生产。蔬菜种子产业的经济效益在蔬菜产业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桑植县天然隔离条件好,架材资源丰富,发展蔬菜种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大力发展叶菜类、豆类、瓜类、萝卜种子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