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庆亮 时间:2015-01-02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农业要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深入剖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借鉴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一些地区仍然是手工劳动和畜力劳动并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1-3]。因此,探讨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比如韩国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达到了日本战后用40年时间达到的机械化程度。而我国目前农机耕、种、收3项作业水平仅为35%。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业机械功能单一,利用效率很低,作业效率也不高。我国1台拖拉机所能承担的作业项目平均不到1.5种,而发达国家多采用复式作业,1台拖拉机一次进地能同时高质量完成几项作业。我国机械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在三大粮食作物中,除小麦的机播和机收水平相对较高外,水稻栽植和收获及玉米机收水平还很低。
  1.2农机产品质量差
  我国农机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品种不全,除少数机种外,普遍存在使用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农民对国产农机产品的评价是“能用、爱坏、常修”。我国农机企业多而散、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农机产品处于低水平恶性竞争状态,制约了农机工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使用的牧草种植收获机械、饲草饲料青贮机械、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产品采摘和加工包装机械等新型适用的高性能、多功能、高价值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1.3农机使用成本效益比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成本普遍偏高,直接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一是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相比,农机价格相对较高。二是农用柴油价格较高,农机作业服务成本增加。三是农机户税费负担较重。四是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乡镇农机服务站也不稳定,信息服务跟不上,直接影响购机户农机利用率和作业效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仍是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1.4农机化投入不足
  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7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与农民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地区,享受补贴的农民只占申请补贴农民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农村机耕道路和标准化农田建设滞后,农机化推广示范专项经费投入不足,许多农机化新技术难以大面积示范推广。
  2 发展对策
  2.1建立财政补贴和信贷扶持为主要内容的资金保障体系
  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我国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资金不足,单靠农民自己很难买得起,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一是财政补贴措施。实施购机补贴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要继续落实和完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和补贴机制,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改进补贴方式,除国家每年的农民购机补贴专项资金向水稻生产作业机具倾斜以外,省、市、县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财政收支状况,逐步增加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机具购买补贴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标准粮田建设和购机实行补贴。二是信贷扶持措施。针对目前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资金短缺、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充分利用金融政策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机制,通过银行信贷为农机制造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切实增强对水稻生产机械的投资能力[3-5]。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一般机具配套齐全,需要更新旧农具,购置更为先进、引领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新型农业机械。但这类机械一次性投入大,为农民或经营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新型水稻生产机具提供低息、贴息贷款和保险担保政策,可以让他们尽早更新机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开展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