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秀颖 时间:2015-01-02
  摘要总结了玉米粗缩病在东港市的发生规律及其初步诊断症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以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辽宁东港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由灰飞虱传播,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发病。病毒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能经卵进行传播,一般由灰飞虱取食而感染。MRDV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黑麦、小麦等作物以及马唐、稗草、金狗尾草、画眉草、山羊草、看麦娘、苏丹草、白茅、早熟禾本科杂草[1]。
  1东港市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
  东港市玉米粗缩病2008年发病较轻,2009年发生较严重。据调查,2009年全市玉米粗缩病的平均发病率为3.2%,减产玉米403.5 kg/hm2,总共减产10 080 t,产值减少1 612.8万元。
  1.1不同品种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东港市种植的玉米品种90%左右都有发病,只是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全市几个主栽品种中,新13最重,发病率为11.5%;东单80发病率为6.3%;东单70发病率为3%;东单16发病率为2.2%;丹玉402发病率为2.3%;丹玉88发病率为1.9%。而新丹256、丹玉405、新丹9、SN211等没有发生粗缩病。
  1.2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全市玉米粗缩病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逐渐加重,北部丘陵地区发病率为2%,中部岗地发病率为4%,南部靠近水田区发病率为15%,沿海水田区内发病率达到60%~80%,这与东港市灰飞虱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1.3不同播种期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2009年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与玉米的播种期有密切的关系,播期早的发病率普遍高于播期晚的玉米田,这是因为早出苗的玉米未被灰飞虱传毒,播种晚的玉米小苗正遇上6月上旬灰飞虱的暴发而被传毒得病。
  1.4同一品种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
  据调查,新丹13在小甸子镇的发病率为9%,在孤山的发病率为10%,在长安的发病率为15%,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5%,在合隆的发病率仅为2%;丹玉88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3.0%,在孤山的发病率为0.5%,在长安的发病率为4.0%,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2.0%,在合隆的发病率为1.0%;丹玉402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1.8%,在孤山的发病率为1.0%,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1.5%,在长安的发病率为2.0%,在合隆的发病率为1.0%;东单80在小甸子的发病率为7.5%,在孤山的发病率为1.0%,在长安的发病率为5.0%,在马家店的发病率为3. 5%,在合隆的发病率为1.0%。由此可知,同一品种在不同乡镇种植,发病率不同,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2玉米粗缩病的初步诊断
  玉米粗缩病病毒在整个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其症状可分3种类型:苗期3~4片叶前侵染,植株明显矮缩,成熟时只是正常株高的1/3左右;7~9片叶时侵染,植株变矮,是正常株高的1/2左右,不能形成产量;孕穗期侵染,其株高稍高于正常株高的1/2,少量结实,减产70%~80%左右。
  2.1心叶
  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2]。
  2.2叶背、叶鞘等部位
  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腊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燥不平感。
  2.3植株形态
  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