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吉文年 孔祥华 时间:2015-01-02
  3防治对策
  3.1严格产地检疫
  严格产地检疫,防止病原传播,杜绝盲目调运,做好普查工作,划分无病区、轻病区和重病区。在此基础上建立病田条田档案,加强植物检疫,合理品种布局,选留无种田,自行繁育无病良种。在留种田内每年至少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进行2次产地检疫,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确有必要调种、引种的,应通过种子调拨和检疫手续。凡调运带病种子或科研需要的少量棉种,应按检疫要求进行棉种消毒处理;经过2~3年试种、鉴定和繁殖,才能在无病区推广[3]。
  3.2种植抗病品种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系土壤传播病害,属维管束病害,从病虫流行传播途径来看,感病植株的种子以及器官均可带菌传播,因而切断其传播途径是防止该病扩散传播的重要途径。从现阶段的技术发展看,控制维管束病害、土壤传播病害的最有效途径当首推种植抗病品种,这也是综合防治的基础[4]。近几年来新疆地区自育的品种抗病效果不错,推广一定的面积,对控制枯萎病的蔓延可起到一定的作用。漫灌则起着传播病菌的作用。在病区不能提倡棉杆还田,重病区翻耕收种,轻病田及时拔除病株,集中销毁,水旱轮作1~2年即可,当年病田棉花安排单收、单轧,棉籽集中高温榨油。凡精耕细作的棉田,棉花长势旺盛,极少因病死株;耕作粗放的棉田棉花根系发育不良,长势不强,抗病力降低,从而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 刘立宏,刘春燕,金磊.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08(6):28.
  [2] 李国瑞,张刚,崔英淑,等.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J].种子科技,2008,26(2):67.
  [3] 王静,李敬.棉花枯黄萎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41-142.
  [4] 张存祥,张兴德.3%广桔灵水剂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2001(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