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服务模式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职业指导 服务模式
“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显现出来。一方面,国家自1999年高等实行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世界危机发生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更加凸显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就业挑战,促进大学生就业。”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及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就业问题研究中的职业指导研究是主要课题,如何开展和推动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指导刻不容缓。
1 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学生从小学至高中学习负担都较为沉重,他们的生活几乎是“学校——家庭”这样的两点一线,基本谈不上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多以能否考上某学校或某专业作为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个人兴趣、技能和价值观很少顾及,对职业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大学阶段是专业教育阶段,由于我国学生在上大学之前缺乏相关的职业指导,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强化对职业信息的了解和对职业的适度体验,目前高校承担这一教育任务的主要是职业指导部门,但就广大学生群体来说,职业指导部门的人员配置与学生的比例失调,大量的工作导致职业指导停留在较浅层次。其次,职业指导部门较多停留在理论上的工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激烈的竞争对学生提出的高要求,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的和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高校职业指导主要以就业信息发布为主,偏重就业政策、面试、等有关择业技巧等信息,有关职业具体指导的信息较少,特别是职业类型、行业发展等更新较快的内容较少顾及。另外,高校就业指导以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培养较少涉及。高校主要利用讲座和课程讲授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至于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能、团队协作的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职业生涯决策的技能等多方面技能的培养则较少组织学生参与。
从有关职业指导的综述可获知,近年来有关高校职业指导的研究文章很多,不少文章致力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介绍、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但现有文章着重从经验出发,陈述事实,较少从现实和实践的角度去拓展职业指导的研究,更少有触及探讨校内多部门合作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2 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服务基本模式
针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传播学的基本模式出发,结合图书馆的特点和服务功能,探讨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服务基本模式。
2.1 传播的基本模式引进图书馆学
1948年,美国传播学家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第一次比较详细、地把传播过程分解为5个基本要素,即“5W模式”,主要包括: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如图1所示: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至今仍然因其简明直观而受到重视。
2.2 高校图书馆参与学生职业指导的传播基本模式图
根据拉斯维尔的学说,结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特点以及高校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用图形将高校图书馆、职业指导部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如图2所示:

2.3 图书馆、学生、职业指导部门在传播模式中构成有机循环系统
高校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校职业指导部门是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一个引领环节,图书馆作为全校的信息中心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配合部门。图书馆在传播基本模式图中处于传播者的地位,学生是受众,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宗旨及地位和职能决定了其为广大学生受众服务的意愿,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将学生职业指导相关的内容传播给学生,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渠道,使学生职业指导更趋完善。在整个传播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始终处在信息中心的位置,既给学生提供相关职业指导的信息,又给职业指导部门提供相应的动态信息,反之,职业指导部门将工作实践中需要的信息反馈给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扩大宣传教育,两者互相配合,利用自己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在传播服务的整个过程,职业指导部门也是图书馆的指导部门,图书馆通过学生的借阅情况及咨询服务等将学生的一线信息和需求反馈给职业部门,职业指导部门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部门的指导工作和内容;与此同时,职业指导部门采集学生的信息需求反馈给图书馆,图书馆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渠道,广大学生受众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为图书馆和职业指导部门提供更多的信息需求,从而获得到越来越丰富的职业指导,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至此,整个传播模式构成了一个有机循环系统。图书馆和职业指导部门以及学生在这个有机循环系统中自身能力不断得到的提高和发展,图书馆也实现了拓展自身服务和宣传的途径。 3 改善服务的内容和渠道,提高图书馆参与职业指导的作用
3.1 图书馆主页建立职业资源数据库
作为信息传播者,图书馆首先需要从相关部门获取信息,通过整理消化,把实用的信息传播出去。为更好地完善职业资源数据库,馆员首先要主动与对口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和收集各院系的职业特征及需求动向;诚恳耐心地研究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于理解不透的问题,虚心请教院系的教师或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对各个专业的认识,采集更切实际的职业信息;此外虚心请教职业指导部门的教师,获取更多有关职业指导的信息,充实职业教育信息库并提高自身的信息判断和处理能力;在整个过程中,馆员之间应互助互学、共同讨论、经验、紧密配合,不断提高和强化自身的传播者形象和工作效率。
结合实际采集的资料,馆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上收集、整理和鉴别相关职业或创业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在图书馆主页上按学科大类建立职业资源网络导航。如今网络资源庞杂繁多,学生由于阅历及技术所限难以评价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资源,针对这种情况,馆员可对网络中各学科及其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对其内容和来源作简要的揭示和评介,并用链接的方式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目录式的学科职业资源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信息资源导航,使庞杂的网上信息资源变无序为有序,方便学生鉴别和利用网上的职业信息。
3.2 图书馆开辟职业指导宣传专栏与职业指导部门的宣传形成优势互补
图书馆开辟职业指导专栏可以分两个途径:首先,图书馆的网页是对外的重要窗口,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图书馆的网页开辟职业指导专栏可以和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的相关信息形成优势互补。高校职业指导部门网站的信息注重官方信息或政策动向等,而图书馆收集的信息可以利用馆员自身的专业特长从社会和互联网上及时、全面地获取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各种情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存放在图书馆的网页方便大学生获取。其次,将有关专家、教授的报告或讲座录像如“毕业生如何进行自我推荐”、“求职心理特征”等通过一定的技术转化成方便大学生用电脑、MP4或手机观看的格式,存放在图书馆网页方便学生下载观看。再次,设置留言功能和邮箱,接受大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资料需求和心理动向,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将有关问题及时反映给职业指导部门,以便协同做好职业指导工作。除了图书馆的网页,图书馆里面或外面显眼的宣传栏也可以适当开辟一个栏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技能的宣传,比如,把校友成功创业的生动典型案例制作成图片,既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 馆藏开辟职业指导专区
传播者的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采集、整理、制作、发送等环节,只有把这些环节做好,受众才能轻松、愉悦地接受信息。图书馆内设立职业指导教育专区并配备专门的馆员与学校职业指导部门联系,整理和收集职业指导部门的意见,配合社会的形势和学生需求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制作和指导。职业指导专区主要是收集和整理与学生职业指导有关的图书、报刊、图片、音像资料等,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指导、求职训练、心理咨询、名人传记、职业适应、自我创业、相关政策等内容。其次,收集一些非正式出版物如用人单位的宣传资料,附近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义或培训记录,各种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班的教材,劳动部门每年发布的关于各个层次职业者的工资水平统计等。再次,馆员自编或从报刊上剪裁较新的就业信息和新职业类型,比如人才市场需求目录、用人单位索引、应聘信息、新职业的动向和特点及已毕业校友的成功事迹等。此外,还可以收集有关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音像资料,挑选部分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音像资料,利用图书馆的播放室或会议室免费为在校生播放。
3.4 馆员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并协助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做好工作
负责职业指导专区的馆员可对进入专区的学生进行导读和主动服务。馆员需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动向,在搜集资料时有针对性进行适当地增添或减少,必要时自学一些职业的心理指导,对于就业有困惑的同学可适当辅导。比如从心角度出发有年龄相仿影响力更大的心理特征,就能以刚毕业不久的优秀校友成功找工作的事迹鼓励找工受挫而沮丧的学生。在掌握部分学生的心理动向时,可向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反映相关信息以便职业指导部门快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或者与高校职业指导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辅导活动,比如邀请一批刚毕业不久、成功找到工作的优秀校友回校与在校生座谈。根据我馆曾经开展过的有关活动发现,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母校的邀请一般都能比较热情地响应,在校师弟师妹的很多问题也是他们曾经经历或苦恼的问题,母校的邀请刚好可以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敞开心胸和在校生交流,从而解开在校生的一些心灵困惑,引领他们更好地前进。
3.5 招聘学生馆员,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
知识只有通过思考和实践才能内化成为自身稳定的素养,这是传播者根据受众的特点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针对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知识传授多,技能培训少的问题,图书馆可适当与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学校团委等联合,招聘学生馆员,建立相关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学生馆员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图书馆正式员工的监督和评分。学生馆员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个星期8小时,既不影响上课,也可以有空余的时间安排学习,实践周期为两个月,既有利于正式馆员对学生馆员的考察又不至于让学生进入疲惫期,图书馆划分专门的区域给每个学生馆员,具体的工作主要有负责图书的上架、排序,发现破损的图书要及时修补。此外,学生馆员需要与其他学生馆员或正式馆员合作参与职业指导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考察期结束,对实践优秀的同学颁发实习优秀证书,并直接与奖学金挂钩,鼓励学生学习与职业实践两不误,并从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及职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能力。
3.6 信息检索课程适当渗透职业指导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信息检索课程一般是由图书馆的老师进行授课,目前有不少学校将这门课程列为必修课或基础课选修课,这是传播职业指导信息和内化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授课教师可以设计从如下方面人手,比如,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就业或创业信息,对于网络上及社会上的就业或创业信息如何进行深入搜索,搜索到的信息如何进行整理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信息检索课程中适当渗透,让学生多方位的了解职业指导内容,进而提高职业信息素养。
:
[1]新华网.观察.[2009—04一05].hu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02/05/content_10769453.htm.
[2]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
[3]闫哲.传播学在当代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18—19.
[4]王华.图书馆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中的要素研究[学位].太原:山西大学,2003.
[5]王跃虎,袁俊.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创业信息环境保障.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70—72.
[6]袁曦临.从封闭走向开放:关于创业型大学图、书馆的思考.图书馆杂志,2008(10):46—50.
[7]徐黎华,郭梅香.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调查与分析.高教研究,2007(3):84—86.
[8]孙凤琴,吴江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信息咨询.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6):76—77.
[9]陈蔚,阮飞.对我国职业指导研究状况的统计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8—19,27.
下一篇: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