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毛良玉 时间:2014-06-25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强调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概括了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人文素质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社会实体。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二条再次规定了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的任务:“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明确了高校图书馆要对大学生进行品质塑造和扩大知识面的教育。可见,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基地,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对大学生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内涵
  
  “人文素质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态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技术史、伦理史等;二是对人类、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三是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是人的诸多素质当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对于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格。”_2J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2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分析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分析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存在着趋向于实用技术教育。“重科技轻人文”,“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导致了我国大学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严重不协调的弊端,使之呈现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局面。商业主义对大学的入侵,大学的扩张,学生人数的剧增以及社会商业文化的泛滥使大学失去了象牙塔的氛围。许多大学的教育仅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满足社会利益的有用工具,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当今大学教育的主流,其结果造成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
  
  2.2 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当前大学教育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人文探索能力的高级人才,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更是文化人,他们理应热情地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命运。在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不仅仅要引导他们认真学习,还须教育他们注重自己知识的合理结构,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的人,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代教育呼唤一种能提高人的素质、陶冶人文精神的人文教育来与科学教育相互补充,我们必须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来缓解科技发展对人性造成的缺憾。
  
  3 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势与作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信息源的发掘者、传递者、支撑力量和载体,可以说,它既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又是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高校图书馆文化氛围的营造,充分发掘图书馆文化景观,发挥其在人文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