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英平 时间:2014-06-25
  目前,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校实施创新教学模式,探究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的广泛推广和实施,为教师的开放式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型、探究型学习的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利用信息技术将适合基础教育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通过局域网络技术进行存储、传播、接收的虚拟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具有资源共享、检索方便、阅读自由、信息处理、读者互动、个人藏书、用户管理等便捷的功能,是集精品资源、应用平台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网络化多媒体辅助教与学的平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提出,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好、用好数字图书馆成为日益突出的一个热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用必定对课程整合和教学模式改变起到引领的作用。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整合的共享课程资源平台可有效地为师生创设开放型教学的互动模式,教师可利用数字图书馆课程共享平台,进行有效地教学,学生可利用它进行自主和互动学习。为此,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
  1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意义
  数字图书馆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它具有信息储存空间小,不易损坏,信息集中、查阅检索方便,传递信息迅速和资源共享等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优势。与网络相比,它特别适合于中小学教学。
  新课标中提出中小学校应“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综上所述,数字图书馆如与课程整合必能创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实施素质教育,改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转变。
  数字图书馆与学科的整合,可以满足不同地点、不同用户的需求,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场地单一、资源有限、借阅受限的难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不受时空、数量限制的丰富的资源库和及时交流的平台。数字图书馆是教师、目标、资源、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工具。教师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既可以“一点对多点”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可以营造“多点对一点”师生平等互动的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数字图书馆平台,可以扮演三种角色,即:自我学习的管理者,团队学习的合作者,学习成果的生产者,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技术保障。
  数字图书馆与课程整合,其要旨在于变革传统的接受型模式为探究型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的接受型模式其短处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多为教师问学生,很少有学生问教师;②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③偏重学习结果,追求整体学习效果。而数字图书馆与课程整合则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型工具平台。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集成了多通道检索、文档处理、电子书评、阅读统计、用户管理、自由阅读等功能,为读者检索、阅读、处理和发布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使用不便、查阅困难、功能单一的状况,成为读者的高效率的学习工具。网络传输、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管理维护、系统开放等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地点、不同用户的需求,解决了传统图书馆场地单一、资源有限、借阅受限的难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不受时空、数量限制的丰富的资源库和及时交流的平台。
  2挖掘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内涵,提升新课程的教学效能
  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所以其学习方式既要体现信息技术的特征,又要体现出学科教学的特点。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技术支持。数字图书馆(网络版)的各项功能有机地融合于课程与教学活动中,较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体现出“用技术学习”的特点。在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提供课程资源、收集和处理信息、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能、交流评价和管理工具的作用。例如:图书检索功能,阅读器的复制、批注功能,个人藏书功能,论坛交流功能,点击率的统计功能等等都应得到较充分的使用。
  2.2学生分组。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它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形式。因而对学生进行分组就非常重要。分组的科学性,对教学的成功十分重要。
  对分组的评价,主要看分组是否是异质的、公平的和灵活的。所谓异质的分组是指:根据男女性别比例、学习风格、能力倾向、经验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而组合,使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异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所谓公平的分组是指:各小组的综合能力基本是均衡的,如:操作设施设备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爱好特长等等组员的素质搭配基本平衡,使小组间的竞争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能为所有学习者创造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所谓灵活的分组是指: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分组方式,以使每个学习者都有机会加入到不同的小组,与不同的人共同学习,扩展学习机会和学习经验。
  2.3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整合课型的主要学习形式,其必须与具体的课程内容学习相整合,通过具体的模式(如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情境化教学模式等)来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是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
  将数字图书馆整合于课堂教学,能够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依据学习主题,自主选择课程资源,自主确定阅读次数和进度,自由发言;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各组依据本组的学习主题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共同研究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组内合作、团队进取,组间竞争、交流的学习氛围。
  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和反思性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四大特点;如果学习是自主的、探究的、协作的和反思的,那么这种学习就是符合课改精神的;缺乏这四大特点的模式,是一个没有"魂魄"的模式空壳。如果我们只是把数字图书馆当成更有利于教师讲授知识、布置和检查作业的工具,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学习,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违背了开发数字图书馆的本意,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
  在由数字图书馆构建的环境中教师的教学主要己不再是与学生面对面,而是通过媒体,网络等来实施教学。在数字图书馆中学习的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学习活动更具有主动性,但重要的是它能提供给学生一种个别化的教学环境,这是数字图书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有效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不仅把集体化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利用现代技术给教学提供了高效的、即时性的、有针对性的反馈矫正环境,使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地实现。在数字图书馆里,学生可以随时“呼叫”教师,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教师能够随时通过“调用学生屏幕”及时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及时地矫正并调整教学策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数字图书馆与学科教学的课程整合,可为教师教学搭建一个动态的数字化课程共享平台,为教师高效地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教师搭建一个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