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图书馆职业价值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红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职业 职业价值
  论文摘要:从图书馆职业属性和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职业价值的内涵,指出了图书馆职业价值包括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图书馆职业价值实践的途径。
  1图书馆职业属性、职业功能与职业价值
    价值是以人为中心的,是客体满足人的需要的关系。价值又是人创造的,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创造价值,满足自身需要。人们也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评价某一事物对自己作用的好坏,并决定取舍态度。所以,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图书馆职业也具有这种属性和特点。
  1.1图书馆职业属性
    图书馆职业伴随着图书馆应运而生。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脑的“内存”无法保留更多的记忆,便产生了保存记忆的文字、记录文字的手段和书写文字的载体。又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带动了出版业的发展,导致记录文明成果的图书数量不断增加。为了集中保存和传播这些记录历史轨迹的图书,于是人类社会就有了要建立保留社会记忆的“外存”机构图书馆的需求。很显然,“图书馆是人造系统,不是自然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根据需要,由人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一定社会或一定人群的需求。图书馆的使命就是集中保存文献,向社会所有公众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
    图书馆职业是具有专业资质的职业集团执行图书馆使命的一种社会分工。图书馆职业的历史就是服务的历史,服务是图书馆职业的根本属性,这一属性从四千年前亚述巴尼拔国王图书馆管理人员到古希腊亚历山大图书馆供职者,再到掌管我国周朝国家图书馆的老子,都从未有过改变。谢拉说过:“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图书馆职业(员)永远是一个基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者和提供者。
  1.2图书馆职业功能
    图书馆职业功能应从图书馆使命的视角进行分析。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为人类保存、传递知识信息的使命,图书馆职业的功能就是对保存的文献进行科学整序,向社会大众提供平等、自由获取信息的服务。
    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盛兴,信息取代土地、资源、能源成为资本的事实,刺激了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各种信息机构纷纷涌现,信息职业异军突起,这些机构面对社会的需求,分别从事着不同形式的信息整序工作,并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尽管这些信息机构对信息处理的方式、手段、技术和图书馆相似甚至完全雷同,但这些机构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商业性,因此也就不可能向社会提供免费的信息需求服务,也无法承担维护社会信息公平和为弱势群体提供知识援助的重任。迄今为止,图书馆是唯一一种遵循公益性原则运作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以其它的机构或系统无法取代的方式,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与服务”。
  1.3图书馆职业价值
    服务是图书馆职业属性,这种服务的背景是专业化和知识性。专业化体现在利用分类和编目技术揭示文献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形成二次文献,提供检索服务。知识性表现在图书馆从业人员有目的地从各类文献信息源中挖掘有用信息,形成三次文献,提供参考服务。
    共享资源是图书馆职业的功能,共享资源的前提是有效地保存资源,共享资源的基础是平等、自由地获取资源。
    图书馆职业价值是图书馆职业的基础,是图书馆职业角色在社会中的本质。图书馆职业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立的社会职业,其价值是什么?从图书馆职业的属性和功能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关系来决定图书馆职业的价值。图书馆职业价值是满足社会大众共享资源的服务需求。一种职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必定是社会对此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一定需求,也即是说,图书馆职业能够适应人们利用文献资源的普遍要求。职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满足服务需求的程度,不可否认,在有些层面我们尚未向社会很好地兑现这个职业的承诺,但这不足以影响整个职业集团的存在价值,更何况我们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2图书馆职业价值内涵
  2.1保存和传承知识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保存人类知识成果的机构,保存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是社会赋予图书馆最原始的使命,正是因为图书馆这一圣神使命,才彰显出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图书馆职业最早从事的都是保存文献的活动,可以说在17世纪之前,这种保存文献的职业价值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西方“为了保存图书,甚至给图书装上铜夹子或铜圈,再用铁链条牢牢地把图书拴在书架上。当时的图书馆员以“全部图书都在”感到自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从国家的“秘阁”到私家的藏书楼对典藏孤芳自赏、秘不示人、藏而不借的例子不胜枚举。中西方这种以保存为终极目的做法,在20世纪中期,虽然受到了功利主义图书馆员的抨击,但即使如此,他们也不否认保存文献是利用文献的前提。于良芝在其《图书馆学导论》中曾引述谢拉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的所有职能都归于保存,因为无论图书馆的保管职能与当代社会的倾向有多大不同,无论我们如何把它标示为辅助职能,保存对于图书馆来说始终是最基础和必要的。
    在我国,图书馆职业保存文献的价值也受到了质疑,质疑来自于新的信息环境和现实的公益性政策。新技术孕育了电子出版物,人们为传世几千年的纸质出版物忧心忡忡,有人预言,它将在电子出版物这匹黑马的冲击下寿终正寝,成为信息时代的恐龙。传统的文献都不复存在,图书馆职业还有保存和传承知识的价值吗?实践证明,信息载体形态的变化要遵循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的原则,即各种传播媒介都在不断扩大、复杂的系统内长期相处和共同演进,当新的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时间地影响现有形式的内部发展,较旧的形式会不断地演进和适应而不是死亡。只要纸质出版物不消亡,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职业将继续体现保存文献的价值。
    图书馆事业耗资巨大,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滞后,再加上我国财力有限,诸多因素无法让政府感受到为其痛痛快快出资的理由,其结果是图书馆购书经费逐年下降,县级图书馆全年未购一本书绝非个别现象。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657个,竟然有756个县级图书馆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占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8.3%这种现象让图书馆职业集团对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而愈是如此,保存文献的职业价值就越是显得宝贵。图书馆职业集团为了履行保存文献的使命,应当向社会各界呼吁出台相关的法律,规范政府对图书馆的经费投人,保障图书馆公益性政策,敦促政府正视图书馆权利。
  2.2维护知识自由
    知识自由,是指知识的自由生产,自由接受,自由传播,自由管理的状态。(9)知识自由在图书馆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自由接受,知识自由接受是图书馆最大限度地开放馆藏,在合法性前提下,保障公众自由与无限地利用资源。知识自由属于人权范畴,它是作为自然人的一种权利。图书馆与知识自由密不可分,“尽管图书馆诞生的原因并非在于为了满足公众知识接受自由的需要,但图书馆发展到民主政体时代,保障公民知识接受自由的权利已成为社会赋予图书馆的主要使命。图书馆职业维护知识自由的价值是不可回避的制度设计。而且国际图联(IFI,A)、美国图书馆协会及其特别委员会将维护知识自由认定为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
    为了保证知识自由接受在图书馆得以实现,作为图书馆主要有收集资源的自由,作为民众主要有获得资源的自由。收集资源的自由是图书馆专业人员有选择馆藏资源的自由权,他们应排除一切来自社会、组织、团体、个人因政见或信仰不同而对馆藏资源收藏范围的干扰和限制。正如《公共图书馆宣言》所称:“馆藏和服务不应受制于任何形式的思想、政治或宗教审查制度,也不应受制于商业压力”。获得资源的自由则强调图书馆公益性服务原则和倍守免费服务的基本立场。图书馆是纳税人的图书馆,图书馆员是政府雇来为纳税人提供信息服务的“公仆”,纳税人通过纳税的形式向政府“付费”订购图书馆服务,政府则要保障图书馆服务的供给,既然民众已经尽了纳税的义务,那么政府就应该保障民众获得信息的权利。至于获得信息的成本,毫无疑问应当由政府支付,民众理应享受免费服务。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