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康琳 时间:2014-06-25

  论文关键词:徽州 地方文献 徽学 文献学
  论文摘要: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是因为徽州有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深入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研究,推动徽州文化、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徽州位于安徽南部,古称新安。自宋宣和三年(1121)形成一俯(徽州)辖六县(绩溪、歙县、休宁、县、祁门和婺源)的格局,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基本未变。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徽州地方文献,是徽州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记载,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据学者们的估计,总数在7000种以上,目前存世者尚圾4000余种。清代学者马步蟾称赞为“新安为人文渊薮,自文公倡明正学,代有通人,撰述之多,无虑千万卷,择而录之,一代文献在是矣。”[1]可见,徽州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献资料数量十分丰富,为研究徽学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地方文献是徽州区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徽州闻名的一大标志。 
  一、徽州文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徽州历史上留下大量的地方文献,其中最多的是文集、族谱、家乘、方志、契约文书、笔记、理学、戏曲等,另外,还具有总结性、集成性的文献,便是文献中的最大特色。因此,徽学能成为与久负盛名的敦煌学、藏学并称的中国三大以地域命名的学科,并引起国内外学人瞩目和潜心研究,徽州地方文献功不可没。 
  徽州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献之邦,其文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闻名于世。除了文集、笔记、历代著作和丛书之外,徽州地方文献的独特性有以下几点。 
  (一)特色的徽州地方志 
  徽州今存历代各类志书64种,以时代计算,宋代1种、明代11种、清代41种、民国11种。以类型计,府志11种,县志48种、乡镇志5种,不仅为全省之冠,而且在全国也堪称发达地区。徽州的“方志之书,纵横古今,分门既多,搜检难周于通志之外复有专志,专志所以补通志之不足,与通志相辅也”[2]。值得称道的是,罗愿所编著的《新安志》是现存三十三种宋志之一,也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志书之一。是现存徽州乃至安徽省惟一的一部宋代志书,历史价值很高。此外,还有乡镇志,这也是方志一大特色。清朝安徽乡镇志大部分出自徽州,全省共有乡镇志8部,徽州就占5部,他们是:《孚潭志》《岩镇志草》《沙溪集略》《橙阳散志》《善和乡志》。乡镇志的出现,说明徽州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繁荣富强,也是研究徽州地区经济文化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二)独特的徽州契约文书 
  徽州契约文书在20世纪50年代在徽州屯溪大规模面世,从宋代到民国的文书档案,它们包括:交易文契、合同文书、承继文书、私家账簿、官府册籍、政令公文、诉讼文案、会簿会书、乡规民约、信函书札等。现在看来,我们对徽州以外的收藏很难搞清,对徽州属县民间的收藏也探不到底,不知还有多少徽州文书不为外人所知。所以,难于对现存徽州契约文书数量作出有根据的估计。现在徽州文书仍在不断发现,其总量当在30万件以上,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真实、具体,可以作为历史的凭证。 

  (三)庞大而独特的徽州家谱  
  徽州家谱主要内容有家谱、族谱、房谱、世谱、统谱、支谱、宗谱、徙谱之类,为了方便叙述,我们统称家谱。明人程尚宽的《新安名族志》记载,从汉至宋以来,从中原地区相继迁入徽州的有88个家族,这些“衣冠巨族”,带来了自己的宗族、部曲,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强固的宗族势力。他们聚族而居,一村一姓。徽州家谱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数量多、善本多。现存馆藏明清徽州家谱约1 300种左右,其中明代家谱约有400部左右,多为古籍善本。探其原因是,徽州人大多自幼就“习儒业”。如宋代胡舜申、元代陈栎、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也就形成了纂修家谱,以弘扬宗族文化的一种氛围。  
  第二,家谱的种类繁多。徽州地区家谱,主要有汪、胡、金、米、方、李、黄、王、吴、余、周、俞、徐、唐、孙、许、高、张、叶、程、詹、郑、刘、钱、戴、谢、章、冯、罗等姓氏家谱,其中大族有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姓[3]。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做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它们或为一门之谱,或为一族之谱,或是一村之谱,内容虽有侧重,但皆以体现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旨,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其中有代表性的家谱是:《新安程氏统宗谱》《新安汪氏统宗谱》《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济阳江氏族谱》等。  
  第三,家谱体例完备。从具体修谱方法看,明清徽州家谱继承了欧、苏谱法。欧阳修、苏洵在北宋时各自创立了家谱,他们所使用的编修方法被称为欧、苏谱法。明清徽州家谱在编修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史表、欧苏谱法,同时也有所创新。程敏政编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即被徽州家谱编修者称为是一大变革。如《新安许氏世谱》说:“古今修谱之例有三变,始如道统图体者;中如欧、苏谱体者;至程篁墩谓欧、苏谱体,一图一传,不见统宗之义,乃变为《汉书》年表、《唐书》相表体。”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