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模式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丹 时间:2014-06-25
  4.先进的技术。知识服务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具体包括:将信息著录标引为规范化信息的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档案信息发布技术等。 
  5.有效的服务机制。根据利用者需求、通过信息的吸取和重组生产出利用者需要的知识产品;同时也是贯穿于利用者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动态性和连续性的服务,建立完备的服务机制体系。 
  6.权威的调控机制。通过信息反馈、 服务统计、效果评估等活动,调整保障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各功能模块的相互配合,整合局部效能,强化合力,发挥总体调控作用,保证保障体系实现预定目标。 
   
  四、保障体系运行模式 
   
  1.文献信息采购模式。 
  目前,国家采购的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具体有三种模式:统购型、补贴型和“平台”型。统购型是指国家政府利用中央经费统一购买电子资源,全国的每一台联网计算机均可免费访问;补贴型是指政府支付一部分费用,另外一部分由各个图书馆支付,电子资源覆盖全国大多数科研与高校; “平台”型是指国家政府投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资源采购与访问平台,采购集中管理,包括采选、许可权合约、价格、访问、整合和保存,平台的运转费由国家政府支付,但电子期刊的购买费由基层图书馆来承担。 
  在这三种模式中,补贴型和“平台”型的结合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组织机构模式。 
  知识服务保障中心是一个虚拟的机构,不设文献信息收藏与服务部门,只设一个办公室,负责中心工作的组织实施。该中心由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原则,组织各高校图书馆间的合作与协调,推进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共建共享工作。 
  3.服务共享模式。 
  知识服务共享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体系共建的目的。所谓知识服务共享就是使来自不同高校的用户享受同一知识源的知识服务。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加强本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确立本馆的优势学科, 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建设本馆有特色的数字化知识服务体系,整个系统提供专门化的服务。各馆高度鲜明的专业性使系统具有高度的网络性、社会性,使整个系统主次有别、各有侧重、互相补充、配套成龙,形成全国高校统一调控、协调一致、专业纵向相接、学科横向互联的知识服务共享体系。在本馆满足不了用户的情况下,可通过网络向其它高校图书馆提出请求,使广大用户充分享受图书馆全方位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的运营模式还包括:专业化咨询团队模式、律师模式、顾问公司模式等,这里不再叙述。 
   
  参考文献: 
  [1]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4-35. 
  [2]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52. 
  [3]何坤振.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探索.情报科学.2002,4:373. 
  [4]孙瑞英.建立国家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构想.情报科学.2002,7. 
  [5]李桂华,张晓林,党跃武.知识服务之运营方式探索.图书馆.200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