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机制及预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7-03-19
      3.2防治措施:(1)术前常规检查导管导丝和导管鞘的质量、光滑度和规格;(2)禁止粗暴操作,防止损伤血管内皮或动脉斑块脱落;导引钢丝与导管在病变动脉处活动,注射造影剂压力较大时,都可造成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脱落的斑块可栓塞小动脉,毛糙的动脉壁上又可继发血栓。(3)尽量缩短导管在血管内的停留时间和导丝在导管内的停留时间;(4)操作中常用肝素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尽管至今尚无随机研究证实冠状动脉造影时全身应用肝素的优越性,但多数医生主张动脉鞘管插入后给予肝素3000~5000U[2]用以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
        3.3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及栓塞后补救措施:发生栓塞后,立即局部灌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可采用溶栓、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无效者应尽快行取栓术。由于溶栓、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易引起身体某个部位或脏器的出血,所以,要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时间、剂量、给药途径,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口腔黏膜及皮肤等部位的出血,观察大小便的颜色,定期检查尿常规及大便潜血试验,动态观察出凝血时间,合理调整用药,用药期间尽量避免一些有创性的检查,相对延长对注射穿刺部位的按压时间。在急性期由于新鲜血栓松软、与血管黏连不紧,较易脱落[2],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血栓脱落,并嘱患者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同时观察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直至肿胀、疼痛完全消失,活动正常。
        脑栓塞是PCI严重并发症之一。栓子可来源于导管或导丝表面的血栓,或因操作不当至粥样斑块脱落或注入气泡等[4]。气泡进入血管内形成气栓,气泡由注射器中带入,如栓塞脑部则有惊厥和瘫痪。一般用对症治疗,可逐渐恢复。气栓在手术进行时发生。术中术者精力往往集中在手术操作上,这就要求手术护士经常与病人交流,及时了解病人的不适主诉,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尤其当病人出现连续打哈欠、头痛症状时要警惕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讨论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安全且成功率高及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使其在临床得到较大的推广与应用。但该项技术属有创性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程度不一的并发症。PCI血管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皮下血肿、动静脉瘘、静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血栓栓塞、动脉夹层等。其中出血和皮下血肿是PCI最常见的并发症,而静脉血栓形成相对较为少见。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上述多种原因造成的,唯有充分认识到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机制才能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有目的性的观察、预防及护理。
参考文献
[1]赵书娥,赵莉,孙平,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0):1852-1853
[2]张宁仔,李兰荪.实用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75
[3]叶任高.内科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8
[4]田金萍,李秀珍.冠心病介入性诊断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18-720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