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及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雷元义1 邓正聪2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职业技术;类比法;联想;运用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属性、结构、功能以及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的判断方法。德国近代著名家康德曾指出:“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在史上有很多重大发现发明,都源于类比,因此,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随着类比法应用的普及,类比法不仅仅只用于科学研究之中,而且在教学中也可大胆地、恰到好处的予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没有发现问题的环境,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对这些由前人已探索过地知识提出问题,制定假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能力,最终培养出实用型研究型于一体地职业技术人才。 
1 常用的类比法 
    在学习中,要善于从界或者已经掌握的知识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加以模拟,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从个体成长过程看,模仿是创造的先导,但我们追求的是在模仿中进行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从类比模拟中求发展。类比的方法很多,而类比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多种形式。常用的有直接、象征、模型、因果、数学、拟人、对称、综合等类比模式。 
1.1 直接类比 
    直接类比是借助与所研究的问题有类似之处的其它事物进行类比。例如在讲《生》中心脏射血的功能时可用柱形水容器来类比心脏。 
柱形水容器→Q(水量)h(高度)→已知:1.S(面积)=Q/h  
                                            2.S由水容器本身性质决定,与Q、h无关。 
    心脏射血分数→Q(舒张末期容量)q(搏出量)→已知: 
                1.EF(射血分数)=  
                        2.EF由心脏功能决定,与Q、q无关。 
     如果单独用公式 来讲解射血分数EF与Q和q无关,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和公式 推导出的S与Q、h无关联系起来,则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 
1.2 象征类比 
    象征类比是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或象征性符号来比喻某种研究对象或抽象概念。例如在讲解心脏射血的工作情况时可把水泵的工作情况来类比心脏的工作情况,如图1所示。水位差相当脉压差。水量相当于搏出量。水泵相当于心脏。高位水通过管道自发地流向低水位相当于动脉血转化静脉血。严格地说:搏出量和水量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必须指出的是:水泵自低位水源吸取的水量等于压送到高度水位的水量;而心脏作功量相当于将左心室内的血转化为动能较大的动脉血。 
    水泵作功=水位差(Δh) 水量的重力(G) 
    左心室搏出功=(射血期左心室内压-左心室充盈压) 搏出量(Stroke volume) 
1.3 模型类比 
    借用一个直观的形象或物理过程,来说明物理对象或过程的原理。例如在讲解振动图线与波动图线的类比: 
类比        振动图线        波动图线 
形状                                                              
方程         )              
意义        描述同一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振动状态(比喻:弹簧振子上某一点)        描述大量质点同一时刻振动状态(比喻:用力抖动绳子一端的状态) 

1.4 因果类比 
    因果类比是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推出另一个相似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类比。例如:爱因斯坦根据电磁场与引力场之间存在诸多相似属性,类比加速运动的电荷辐射电磁波,提出了“加速运动的物体辐射引力波”的著名论断。 
1.5 数学类比 
    数学类比是借助两个数学式或数学模式之间的相似,采用相似变换法、积分类比法或  代为无量纲形式法,用一领域的来探索或解释另一领域的规律。例如:《医用物理学》中的电场和引力场是数学形式相同的平方反比力场,因此由电场的规律进行相似变换可得引力场的规律。2. 类比法的应用 
2.1 类比在阐述物理概念中的应用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在类比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联想是对形式、性质等类似的事物通过类比,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阔思路,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例如:在讲肺换气过程中其换气原理为肺泡气Po2(13.9Kpa)与静脉血的Po2(5.3Kpa)的分压差时可用人们经过化工厂门口闻到的丙酮、甲苯等药品的气味,就是由于丙酮等气体分子在空气中扩散的结果。把蓝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蓝的颜色也要慢慢地扩散开来。使学生明白扩散就是物质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嗅觉和视觉的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阐述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并讲清扩散的方式、程度上的差异,学生就能理解接受了。显然,简单的演示实验与扩散的真正物理过程是不同的,一个是物质分子的扩散;另一个是基本粒子的扩散。这样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新知识既有“似曾相似的亲切感”,又形象、直观、易懂。
2.2  类比法在中医学产生中的应用
    古代类比称为“援物类比”,又称“取象类比”。《素问示从容论》云:“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这说明类比是中医学家常用的一种认识方法。如《内经》中经常讨论的日月、寒温、昼夜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时称:“天温日月,则人血津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月,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无误的。例如:在讲授中医的脏腑学说时,通过对由表入里的思维方法的阐述,结合“脏象”定义,继而逐渐引申出脏腑学说。脏腑学说不但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包括脏腑生理、病理的系统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就不因中医的脏腑同西医的脏器名而引起概念上的混淆。
2.3 类比法在《人体影像学》磁共振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大千世界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组成分子的原子,则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在磁场中旋转振荡的原子核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吸收与其旋转振荡频率相同的电磁波,使原子核的能量增加,当原子核恢复原状时,就会把多余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出来。简而言之:所谓的核磁共振,就是指具有慈矩的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中由电磁波引起共振跃迁的现象。在讲述时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把这一现象比作拉小提琴时弦弓与琴弦的共振一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类比法在教学方面确实具有严格的逻辑推理难以取代的功效,可通过类比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化。在使用时,除了努力去发掘,有意识地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使学生学会由已知去认识未知事物,由具体的事物去认识抽象概念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必须要注意各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逻辑依据,差异性则限制着类比的正确性,所以在引进新概念、新规律时,应当进一步把它们的本质讲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好效果。


[1] 雷元义.类比法在医学工程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疗设备信息,2004.
[2] 张青林. 联想教学法的运用与研究.职教,2003,20:37
[3] 田永红.类比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荆州师专学报(科学版)1994, 17(5):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