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临床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潘英芬,王军,李一壮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人工晶体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620眼(610例患者)白内障超乳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屈光度测算。结果  术前评估测量值与术后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白内障;人工晶体;屈光度

     白内障手术的已要求术后达到最佳的裸眼视力而不是最佳矫正视力[1]。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和屈光状态重建的关键之一是术前准确计算所需人工晶体的屈光度。由于多种因素可造成测量错误,从而影响效果。现将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手术的620眼,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测量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10例(620眼)。其中男360例(365眼)占59.01%,女250例(255眼)占40.99%,年龄25~79岁,平均52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1,对610例患者术后随访11~37周。

    1.2  术前检查  对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视功能、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并行眼科B超检查以了解术眼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并检查眼底情况。

    1.3  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术中超声能量设定50%,应用Storz公司提供的Protege100型超声乳化仪器完成乳化吸出手术,植入ALcon公司生产的MA60AM或MA60BM人工晶体。常数118.9,光学部直径6.0 mm。

    2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1.0者占86%,其中有2眼,因为有严重视神经萎缩,最佳矫正视力为0.15,12眼因高度近视最佳矫正视力为0.3~0.5。术后屈光度平均值(-1.50±1.12)D,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平均值(-1.85±1.32)D。

    3  讨论

    3.1  影响人工晶体屈光度数测算因素  首先,眼轴长度是影响计算结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代测量是同时进行A型超声和B型二维图像显示。测量时严格操作规范,表麻剂用量1~2滴,眼内泪液不要存留过多;探头不要压迫眼球,轻放于角膜顶点并与之垂直,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并告知配合好的必要性。1 mm的测量误差可影响计算结果2.5D~3.5D的测量结果[2]。其次,角膜屈光度即角膜曲率半径测量。为测量准确,一般取相互垂直2个子午线方向数值加以平均[2]。对于同时患有翼状胬肉、角膜斑翳、斜视或外伤所致角膜曲率发生变化者,测量时尽量让患者向健侧注视,必要时测量健眼以评估,角膜曲率半径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影响:0.1 mm误差可使计算结果产生0.5D变化[2]。再次,选择计算公式:一般SPK-Ⅱ公式常用于眼轴较长或较短的眼。特点为根据眼轴长度的不同对A常数进行修正。第三代公式包括公式SPK-T,Holladay-Ⅰ及Hoffer-Q公式,尤其用于高度近视眼(眼轴29 mm)的准确性明显优于第二代。

    3.2  人工晶体屈光度的选择  我们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先询问患者的年龄、原有屈光状态、对侧眼的屈光状态、生活习惯、有无近距离工作需要、习惯阅读距离等,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设计屈光度数[3]。许多报道认为人工晶体植入眼存在2.00D左右的调节力,所以术前预留一定的屈光度数,可以改变未戴眼镜情况下的近点调节距离,防止正视化人工晶体植入眼术后“老视”现象,改善患者阅读时舒适度,不同年龄组预留屈光度不同,根据个人需要,个性化选择人工晶体度数[1]。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最好保留-2D~-3D较理想。在远视选择比SPK值低+1.0D~+1.5D的人工晶体较合适。同时确定人工晶体度数时还需考虑双眼像相同[3]。如果对侧眼视力正常而不需手术,需要计算双眼像相同的屈光度。如对侧眼以后需手术,可暂不考虑此问题。

    总之,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测量需要我们不断地继续探索。提高术前测量技术和设备,正确选择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完善人工晶体设计,并结合患者职业、生活习惯,预留合理屈光度,才能使患者最终获得清晰、舒适的近视力,提高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

    1  冯波,林振德.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国外医学·眼分册,2000,24:98-102.

    2  何守志.晶状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1-354.

    3  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73-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