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病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贺晓东 时间:2010-07-12
[摘  要] 创新思维是个体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在病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有适合自身的方法和策略。文章结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体会,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重组教学内容,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等方面,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病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技术的飞速,人才的培养正在向“创新型”转变。这一新的人才观念要求医学必须树立创新教育原则。通过对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是人们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具有的思维方式,是创新活动的内部设计,是个体创新能力的核心。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病理教学多采用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缺少教与学的互动,把教学中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抑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如何在病理教学中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病理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病理教学过程中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放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的空间和机会。

  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病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他们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创新思维[1]。

  1.1  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2],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  病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联系临床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探求欲望的驱使下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反复思考,充分发掘病理学学科的内在魅力,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教师引导他们将病理学知识与基础知识、临床问题相互联系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在授课前几天,或上课过程中,或是课后。比如,在讲授炎症、肿瘤章节后,提出问题: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分析有那些疾病的可能?如何根据所学知识鉴别这些疾病?先由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再作。这种方法是以问题为思维导向,以探求欲望为思维的活力,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解除厌学心理、增强综合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还定期举办临床病理讨论会,以典型的案例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分析、提问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分析判断和归纳思维的发挥与应用过程,而这正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1.2  结合病理学学科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侧重于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及发生发展。不仅名词多、概念多,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文本、声音、动画,使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将相对沉重枯燥的大体和镜下病理改变,变成了轻松的视觉享受。不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形态结构与功能、大体与镜下、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诱导和引发了学生的表象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表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多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疾病的探究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还使传统的、封闭的课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这样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目前,病理教学内容有前后脱节、内容分割、与临床衔接不紧密的现象。过分强调独立性、系统性,而忽视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应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为此,我们遵循,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如将以往单独介绍,独立成章的血液循环障碍,重组合并成一章,包括充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缺血与再灌注损伤、DIC、休克等,把DIC放在血栓形成之后,缺血与再灌注损伤放在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后,使得内容前后衔接,并且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便于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再比如,把病理生中的几大衰竭按系统归类到病理学的各论里讲授,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规律有一个动态的整体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也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养成。

  3  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的自由想象空间和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努力营造活跃、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教师要对学生少一些严厉的指责,少一些约束,而多一些鼓励,这包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惟权威,只有敢于并善于质疑,才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大胆猜测,大胆假设,鼓励学生发展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对同一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多方向思考,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遵循规律,不为传统所束缚,善于想象,勤于思考,勇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思维更具创新性;鼓励学术自由探讨,标新立异。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与构思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即使不正确,也不能持耻笑或谴责的消极态度。保护和挖掘学生创新的“灵气”,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去发现、去超越、去创新。总之,培养创新思维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完善培养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医学创新人才。

  :

  [1]  保天然,廖德阳.讨论课在胚胎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7(2):139.

  [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4.